铁了心要打垮中国?俄乌打仗后,欧美对俄罗斯石油天然气一顿制裁,结果普京转头就把能源卖给了中国,现在俄罗斯已经连续两年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商,天然气交易量更是暴涨63%, 这还不算完,普京还留了一手"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项目,既能给中国供气,又能随时调头供应欧洲,这招"左右逢源"玩得是真溜。 入第14轮制裁,甚至给俄石油设了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结果呢?俄罗斯油气收入不降反升——2024年上半年,俄油气收入同比增长41%,对欧管道天然气出口量同比涨24%,连被制裁的“重灾区”乌拉尔原油,均价都突破了西方设定的上限。 更扎心的是,欧美自己成了“制裁的受害者”,德国因断供俄天然气,化工巨头巴斯夫利润腰斩,1.1万家企业破产;英国为找替代能源,多花了1850亿欧元;美国虽赚了530亿欧元“制裁差价”,但国内通胀飙到21%,民众直呼“活不起”。 反观俄罗斯,通过“能源东转”策略,把原本卖给欧洲的天然气,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大量输向中国,2024年对华天然气出口量超合同气量,加上液化天然气,直接成为中国进口天然气的第一大来源国。 如果说“能源东转”是俄罗斯的“应急招”,那“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就是普京的“战略杀器”。 但它的精妙之处不止于此——管道经蒙古国入境中国,既能让俄罗斯通过蒙古“灵活调控”供气方向,又能作为与欧洲谈判的“筹码”:一旦欧盟因能源短缺服软,俄罗斯随时能重启过境乌克兰的管道,把气卖回欧洲。 这种“双向选择”的设计,让俄罗斯在能源市场上掌握了“定价权”,2024年,俄罗斯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向中国供气时,就曾根据国际气价动态调整供应量,既保证了中国市场的稳定,又避免了因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导致的价格波动。 用网友的话说“普京这手‘左右逢源’,玩得比华尔街的金融大鳄还溜,” 俄罗斯能源“东转”能成功,离不开中国的“神助攻”,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持续增长,2024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达1.085亿吨,占俄原油出口总量的近45%。 天然气进口量超310亿立方米,占俄管道天然气出口量的26%,这种“你缺市场,我需要能源”的互补性,让中俄能源合作从“短期交易”升级为“长期战略”。 更重要的是,中俄能源合作还带着“去美元化”的深层逻辑,2024年,中俄天然气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已超60%,俄罗斯甚至开始用人民币购买中国制造的能源设备。 这种“去美元化”的实践,不仅削弱了美国对能源市场的控制力,也为全球能源贸易提供了“非美元”的新范本。 看着俄罗斯在能源市场上“左右逢源”,有人可能会问:这算不算“背叛”欧洲?其实,国际政治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道德剧,而是“利益至上”的生存游戏,俄罗斯被欧美制裁逼到墙角,转向中国是生存本能。 中国需要稳定能源供应,与俄合作是战略选择,至于“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的“双向设计”,不过是俄罗斯在复杂国际环境中为自己留的“安全阀”,毕竟在能源市场上,“多一个选项,多一条活路”。 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但可以通过“灵活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就像中俄能源合作,既让俄罗斯扛住了制裁,又让中国获得了稳定供应,还顺便推动了“去美元化”——这种“三赢”的局面,可比欧美“损人不利己”的制裁高明多了。 未来随着“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的建成,中俄能源合作或许会从“买卖关系”升级为“命运共同体”,而这场能源博弈的最终赢家,或许正是那些懂得“合作比对抗更聪明”的国家。
铁了心要打垮中国?俄乌打仗后,欧美对俄罗斯石油天然气一顿制裁,结果普京转头就把能
掘密探索
2025-07-29 17:03:2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