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了窦建德失败的原因,终于明白了李密当年的无奈 窦建德在洺水之战被李世民俘虏时,身上还揣着百姓送的粗布干粮——他这人确实得民心,在河北时轻徭薄赋,连隋朝的贪官都敢杀,可打仗时偏犯了个致命错:他带着十万大军救援王世充,却迟迟不攻洛阳外围的虎牢关,总想着“等对方粮尽自溃”。不是他不懂兵法,是麾下将领意见太杂——老弟兄想速战速决,收编的隋朝降将却劝他稳着来,他犹豫了四十天,等李世民摸清他的部署,一场突袭就把河北军打垮了。 这场景是不是有点眼熟?李密当年在瓦岗也遇着过。他率部攻破兴洛仓时,开仓放粮让百姓随便搬,威望一时无两,可内部早就拧不成一股绳。老首领翟让的旧部总觉得“李密是外来的”,手握兵权的单雄信、徐世勣各有盘算,他想打洛阳,有人说该先取长安;他想联合李渊,又有人骂他“通敌”。后来不得不杀翟让稳固权力,可心里那根刺已经扎下了——将领们表面服从,遇事却总留一手,最后被王世充偷袭时,竟有将领临阵倒戈。 他们俩都不是草包。窦建德能在河北建立“夏”政权,靠的是“仁义”笼络人心;李密能让瓦岗军成为隋末最强势力,凭的是“智谋”打胜仗。可乱世里光有民心或智谋不够,还得能攥紧拳头。李渊父子就懂这个——李建成守后方稳人心,李世民带精兵打硬仗,兄弟俩分工明明白白,麾下将领要么听调遣,要么被换掉,从没有“议而不决”的拖沓。 说起来,李密的无奈更痛。他知道瓦岗军最大的问题是“派系太多”,却没法像窦建德那样“自己人说了算”——窦建德是从底层一步步拉起的队伍,核心班底都是同乡;李密是半路加入瓦岗,根基本就不稳。就像你接手一个老团队,老员工不服新规矩,新人又盼着你改革,稍不留神就成了风箱里的老鼠。窦建德输在决策犹豫,李密输在根基太浅,可本质上都是:乱世争霸,不光要赢民心、懂打仗,还得能管住人、定得住调。 难怪后来李世民总说“建德有仁无断,玄邃(李密字)有谋无基”——这哪是骂他们,更像在说乱世里的生存法则:光有优点不够,得没有致命的短板才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总结了窦建德失败的原因,终于明白了李密当年的无奈 窦建德在洺水之战被李世民
零零说史
2025-07-28 17:32:13
0
阅读:213
曾祥云
李渊丶李世民除有自己的班底外,他把关胧世族捆绑在自己的战车上,对待降将,能大胆使用(如李靖、秦琼、程知节、徐世勣等)。加上李世民深通军事战略,亲力亲为,处事果决,身为众将表帅,故而能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