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考虑放弃修复唯一一艘航母,俄高官提议收回辽宁舰,理由是瓦良格号卖的太便宜了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7-28 12:17:12

俄罗斯考虑放弃修复唯一一艘航母,俄高官提议收回辽宁舰,理由是瓦良格号卖的太便宜了。 摩尔曼斯克的冬季来得格外早,凛冽的寒风卷着雪粒,拍打在 “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 号的甲板上。 这艘俄罗斯唯一的现役航母,静静地泊在港口,维修脚手架早已锈迹斑斑,原本计划进行的升级改造工程,自今年年初就已悄然停工。 俄罗斯《消息报》的记者在港口看到,几名穿着厚重棉衣的工人正从舰上搬下工具,舰体侧面的锈迹已蔓延至舷号,曾经象征着苏联海军荣光的航母,如今更像一座海上孤岛。 1991 年,苏联解体的冲击波席卷了整个黑海沿岸。位于尼古拉耶夫市的黑海造船厂内,两艘未完工的航母成了最尴尬的遗产。 “乌里扬诺夫斯克” 号核动力航母仅完成 18%,“瓦良格” 号则已完成 67% 的建造。 当时的造船厂厂长马卡洛夫站在 “瓦良格” 号的甲板上,望着远处乌克兰与俄罗斯的界碑,留下了那句后来广为流传的话:“建造一艘航母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而这个国家已经不存在了。” 最终,“乌里扬诺夫斯克” 号被拆解成废钢,“瓦良格” 号则在黑海的泊位里泡了 11 年,直到 2002 年被拖船缓缓拖向中国大连港。 俄罗斯的航母技术断层,从那一刻就已注定。苏联时期,航母的设计图纸存放在圣彼得堡,特种钢材产自乌克兰。 动力系统由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组装,电子设备则来自莫斯科的研究所,是全苏工业体系的结晶。 解体后,俄罗斯失去了 70% 的航母配套产业链,别说建造新航母,就连维修 “库兹涅佐夫” 号都举步维艰。 2018 年,该舰在维修时因浮船坞沉没,起重机砸穿甲板,俄罗斯不得不从中国租借浮船坞应急,这一幕被卫星拍下,成了国际军事观察家热议的话题。 如今,俄罗斯最大的造船厂 —— 北方造船厂,最大只能建造 5000 吨级护卫舰。 其龙门吊的起重能力仅 320 吨,而航母甲板的一块分段就重达 500 吨,根本无法完成吊装作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国家杜马远东和北极问题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卡根诺夫的提议,显得格外突兀。 这位以极端民族主义立场著称的政客,在议会上公开宣称:“中国当年以不合理的低价买下‘瓦良格’号,俄罗斯有权收回,将其改名‘弗拉基米尔・日里诺夫斯基’号,部署到黑海舰队。” 但他似乎忘了,1995 年乌克兰就已通过法律将 “瓦良格” 号划归为自有资产,俄罗斯当时并未提出异议。 更忽略了中国改造 “瓦良格” 号的艰辛 ——2000 万美元的购买价,加上 3000 万美元的拖船费。 以及后续上百亿元的改造投入,才让这艘空壳军舰蜕变为具备完整作战能力的辽宁舰。 辽宁舰对中国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一艘普通航母。2012 年服役至今,它完成了中国海军舰载机首次起降、首次远海训练、首次实战化演练等多个 “第一”。 培养出第一批舰载机飞行员和航母指挥人才,为山东舰、福建舰的建造积累了关键经验。 如今,辽宁舰与山东舰形成 “双航母” 战力,常年在西太平洋执行战备巡逻,其搭载的歼 - 15 舰载机可覆盖半径 500 公里的空域,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核心力量。 军事专家测算,若失去辽宁舰,中国海军在西太平洋的制空权覆盖范围将缩减 40%,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时间会增加 2 小时,这样的国防空白绝非金钱可以弥补。 俄罗斯海军内部对卡根诺夫的提议也多持否定态度。前海军总参谋长克拉夫琴科曾公开表示: “即便能收回辽宁舰,俄罗斯也缺乏配套的舰载机、护卫舰群和后勤保障体系,最多只能当‘浮动博物馆’。” 现实是,“库兹涅佐夫” 号每年的维护费用就占俄海军年度预算的 8%,而俄罗斯 2024 年的国防预算中,海军经费仅占 15%,根本无力支撑另一艘航母的运转。 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老工人或许还记得,1988 年 “瓦良格” 号铺设龙骨时,马卡洛夫厂长曾说:“造航母需要全国 1000 多家科研院所和工厂的协作。” 这句话如今成了俄罗斯航母困境的真实写照。而中国通过改造 “瓦良格” 号。 不仅获得了一艘航母,更重建了一套完整的航母研发、建造、使用体系,这才是最宝贵的收获。 摩尔曼斯克港的潮水依旧涨落,“库兹涅佐夫” 号的烟囱却始终没有冒烟,俄罗斯航母的未来,或许不在于纠结于 “收回” 过去,而在于如何重建自己的工业根基。

0 阅读:41

猜你喜欢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