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南斯拉夫人救了一个小犹太女孩,让她得以躲过了纳粹德国的大屠杀。五十年后,那个曾经被幸运眷顾的小女孩,如今已经变成了美国的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但她用轰炸报答了当年的救命恩人。 马德琳·奥尔布赖特,原名玛丽·科贝洛娃,1937年出生在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她的父亲约瑟夫·科贝尔是个外交官,1939年纳粹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时,他带着一家人逃亡。那时,马德琳才两岁,家里收拾行李,辗转到了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约瑟夫在那儿利用外交关系找落脚点,全家暂时借住在熟人家里。几周后,他们又坐船离开,经过希腊,最后到了伦敦,加入了流亡政府。 在伦敦,日子不好过。马德琳小时候常跟着爸妈躲空袭,战火轰鸣的记忆一直跟着她。1945年战争结束,他们一家回到布拉格,但好景不长。1948年共产主义政变,约瑟夫因反对共产党被判死刑,他们再次逃亡,这次去了美国,落脚在科罗拉多州丹佛。 在美国,马德琳开始崭露头角。她在丹佛上学,成绩拔尖,还搞了个国际关系俱乐部。1955年,她拿奖学金进了韦尔斯利学院,学政治学,后来又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了博士。她的职业路越走越宽,从参议员助理到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再到乔治城大学教授,最后在1993年当上美国驻联合国大使,1997年成了美国首位女国务卿。 南斯拉夫人救她的故事常被提起,但其实没那么传奇。1939年她家到贝尔格莱德时,纳粹还没打到那儿,她的处境也没到生死攸关的地步。说是“救命恩人”有点夸张,更多是外交圈的互相帮忙。不过,这段经历确实是她人生的重要一站。 时间快进到1999年,奥尔布赖特已经是美国国务卿。这时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正深陷科索沃冲突。塞尔维亚领导人米洛舍维奇对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搞高压政策,镇压升级,难民潮涌现。奥尔布赖特态度强硬,认为得用军事手段阻止人道灾难。她推动北约出兵,1999年3月24日,北约开始空袭南联盟,目标直指贝尔格莱德等地。 这场空袭持续了78天,扔了上千枚导弹。南联盟的基础设施被炸得稀烂,平民伤亡也不少,还有那次误炸中国大使馆的事,闹得沸沸扬扬。奥尔布赖特是主战派里的核心人物,有人甚至管这叫“马德琳的战争”。她早在一年前就警告过米洛舍维奇,说美国不会坐视不管,到了关键时刻,她力主用“战斧”导弹,直接把军事行动推上了高潮。 她的强硬不是一天养成的。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时,她在联合国当大使,反对出兵干预,结果救援没跟上,死了近百万人。她后来说,那次经历让她下决心不能再让类似悲剧重演。科索沃的事,她觉得自己是在“做正确的事”,但也有人批评她太激进,军事手段用得太狠。 至于跟南斯拉夫的个人联系,说她“报恩以仇”有点牵强。她两岁时在贝尔格莱德待过几周,压根没啥深刻记忆,决策时考虑的更多是美国利益和地缘政治,跟个人恩怨没啥直接关系。不过,这段历史被串起来后,确实让人觉得讽刺。 2001年,奥尔布赖特卸任国务卿,开始新生活。她开了家咨询公司,叫“奥尔布赖特石桥集团”,还搞了个投资公司,专攻新兴市场。她回到乔治城大学教书,写了好几本书,像《法西斯主义:一个警告》就挺火,讲民主怎么被威权主义威胁。她还常跑国际会议,给智库提建议,忙得不亦乐乎。 2012年,奥巴马给她颁了总统自由勋章,肯定她在外交上的贡献。但争议也没少。科索沃战争的破坏、卢旺达的迟缓,都成了她履历上的污点。2016年大选,她支持希拉里,反对特朗普,后来还被特朗普踢出了国防政策顾问团。 2022年3月,她因癌症去世,84岁。拜登下令降半旗悼念。她留下的遗产很复杂:既是女性外交的先锋,又背着军事决策的骂名。有人敬她果断,有人骂她无情,评价两极化。
二战中,南斯拉夫人救了一个小犹太女孩,让她得以躲过了纳粹德国的大屠杀。五十年后,
阳光少年万德努
2025-07-27 11:51:26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