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美国“误炸”中国驻南大使馆,多年后克林顿自传揭露真相? 比尔·克林顿,1946年出生在阿肯色州霍普小镇,家境普通,父亲早逝,母亲含辛茹苦拉扯他长大。他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才华,高中时作为学生代表去白宫,握着肯尼迪的手,种下了从政的种子。乔治城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毕业后,他拿下罗德奖学金去牛津深造,又在耶鲁法学院拿到法学学位。学霸光环加身,他在学生组织里如鱼得水,辩论起来口才了得,为后来混政坛打下基础。1978年,他当上阿肯色州州长,32岁就成了美国最年轻的地方大员。 1993年,克林顿坐上美国总统宝座,冷战刚结束,世界乱成一锅粥。他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搞全球化经济,国内经济确实风生水起。可外交上,他老依赖北约,巴尔干地区的事儿没少掺和,科索沃冲突就是一例。他的办公室常堆满文件,忙得连轴转,但决策有时候让人摸不着头脑。1999年中国大使馆被炸,成了他任内最大的外交黑点。他站出来道歉,手势坚定,嗓音洪亮,可那态度总让人觉得少了点诚意。 克林顿后半段任期忙着四处灭火,跑盟友国家巩固关系,演讲台上总是一副亲民样儿。可“误炸”事件让他的外交政策挨了不少骂。2004年,他出《我的生活》这本自传,书里回忆了当总统的那些年,提到大使馆事件时轻描淡写,却无意中甩出个大料,搞得大家又开始琢磨那事儿到底怎么回事。 1999年,北约轰炸南斯拉夫,78天不停歇,平民死伤一大片,美国是幕后推手。5月7日深夜,中国驻南大使馆突然被炸,五枚导弹精准命中,三名记者邵云环、许杏虎、朱颖当场牺牲,二十多人受伤。大使馆被炸成废墟,浓烟滚滚,损失惨重。国际法明摆着,大使馆是主权领土,哪能随便炸?国内老百姓气炸了,全国各地游行抗议,群情激愤。美国那边呢?先是轻飘飘一句“误炸”,完全没当回事儿。 美国国防部长科恩跳出来解释,说用的是过期地图,没标大使馆位置,飞行员夜里看不清,投错了弹。这话一出,谁信啊?现代战争,靠卫星定位、情报核查,流程严得要命,哪能就凭一张破地图办事?五枚导弹还都打得那么准,糊弄谁呢?舆论不买账,美国又甩锅给CIA,说是官员威廉·班尼特没核实目标就下令。可这说辞一样站不住脚,CIA的流程也不是拍脑袋决定,明显在掩饰啥。 国际社会炸开了锅,联合国开会讨论,媒体把美国骂得狗血淋头。国内民众更愤怒,晚上组团去美国使馆抗议,有的还干了过激的事儿。压力太大,美国顶不住了,科恩再次声明,承认是美军干的,但还是咬死是意外,不是挑衅。可这理由经不起推敲,地图过期?情报失误?全是托词。外界开始猜,美国为啥这么干?有人说,中国经济那会儿蹭蹭涨,美国看着眼红,想敲打敲打。还有人说,南斯拉夫击落了美军的F-117战机,碎片可能在大使馆,美国怕技术泄露,干脆炸了。这些猜想没实锤,但都指向美国不怀好意。 中国政府反应很快,外交部严正抗议,要求北约赔钱、担责。老百姓的情绪也感染了年轻人,不少人立志参军,要为国家争口气。可那会儿中国还在发展期,硬碰硬不划算,只能先忍着,埋头搞建设。 事件闹了半年,1999年12月16日,美国终于低头,写了道歉信,赔给中国政府2800万美元,给受害者家属450万美元。次年,CIA八个相关人员被内部处理,事儿算暂时画句号。国内抗议慢慢平息,但民众的怒火没那么容易消。受害者家属的伤痛更是没法抹平,民族尊严被踩了一脚,谁心里都不好受。 2004年,克林顿的自传《我的生活》面世,书里提到大使馆事件,还是那套“误炸”说辞,可末尾一句“后来得知那是预定攻击目标”像扔了个炸弹,把旧事又翻出来。这话啥意思?暗示轰炸是有计划的?克林顿赶紧撇清,说自己事先不知情,情报是事后才知道的。他当总统时,处理这事儿挺积极,几次公开道歉,还亲自打电话给中方领导人,忙着赔偿的事儿。后来跟中国领导人聊天时,他还提了句,可能有第三方势力想搞乱中美关系。这话听着玄乎,但没下文。 这事儿对中美关系影响不小,中国入世被拖到年底,谈判桌上多了不少坎儿。国内年轻人受这事儿刺激,报名参军的多了,国防建设热情高涨。克林顿卸任后,忙他的基金会,偶尔跑论坛演讲,日子过得低调。可那段历史留下的疤还在,提醒大家国家强了才不会被欺负。
中国为什么不相信巴基斯坦和俄罗斯,原因竟如此现实!你有没有想过,表面上铁哥们
【9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