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到真实的现场开工图!看这样子这工程早已经开始了,现在只不过到了可以公开的合适时机了。 这个水电站的设计特别巧妙,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在一条隧道里建五级电站,而是利用40公里长的山沟,像下楼梯一样,从高到低建了五座电站。 以前大家担心,如果一个电站要维修,其他电站也得停工,现在好了,五个电站分散在不同山沟里,哪个需要修就修哪个,完全不影响其他电站发电,就像家里有五层楼,修二楼的时候,一楼三楼照样能用,多方便! 工程师们对这座山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山沟的地形很有特点,从最高点到最低点有700米落差,可以自然分成五个台阶状的层次,最高处的电站在海拔3500米左右,最低的约2800米,这种地形优势就像给大山装了个天然电梯。 他们顺着山沟的自然走向建设电站,没有大规模开挖破坏山体,当地人都说这些电站像是从山里自然长出来的,与环境融为一体,不像有些工程为了施工方便,非要推平山头、改道河流,完全改变了原有地貌。 这样设计好处很多,安全性更高,即使发生塌方也不会波及所有电站,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保留了动物的栖息地,维修也更高效,工人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电站的维修任务。 据说工程师团队花了几年时间在这片山区反复勘测选址,最初考虑过集中建设电站的方案,但最终选择了目前分散布局的设计,因为这样更环保且便于后期运维。 这种设计方法给全世界的水电站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在很多山区,都可以借鉴这种"顺着山势建电站"的做法,外国专家看了都说好,夸这是"把地形和工程完美结合"的典范。 这个"水电楼梯"的设计,让我想到一个道理:和人相处要讲究方式方法,和大自然相处也是一样,以前我们总想着"人定胜天",非要让大自然按我们的想法来,现在越来越多的工程开始学会"顺势而为",就像这个水电站,不是硬要把山挖开,而是聪明地利用山沟的天然落差。 这种做法特别值得点赞,说明我们的工程师越来越有智慧了,不再只会"大力出奇迹",而是懂得找最优方案,也证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可以兼顾的,关键看我们愿不愿意多动脑筋。 我觉得这种建设思路正在改变世界对"中国制造"的印象,以前我们以"中国速度"闻名,现在"中国智慧"也越来越受认可,当别人还在争论要不要建水电站时,我们的工程师已经找到了既发电又护环境的好办法,这种既实用又创新的精神,才是真正的厉害之处。
雅鲁藏布江开工仪式上,身穿制服的年轻人,引起了我的注意。7月19日林芝雅鲁藏布
【43评论】【57点赞】
用户71xxx93
哈哈,是并列,不是串联[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