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些负债人直接躺平不还钱,跟一些判决也有很大关系。涉及金融机构的欠债,很多就

湖光山色如画 2025-07-27 00:38:40

现在一些负债人直接躺平不还钱,跟一些判决也有很大关系。涉及金融机构的欠债,很多就直接按照24%的年利率来判,还要再加上什么律师费。如果一个人欠100万,光利息一年就得24万。本金还没动,日子已经过不下去了。逾期的人,本来就在泥潭里挣扎,这笔账怎么算得清?我翻了不少信用卡和消费贷的判决书,几乎都按24%顶格走。欠债人如果没遇到什么转机,这辈子基本别想翻身。利息像滚雪球,四年就能让债务翻倍。经济数据年年在涨,可落到个人头上,尤其是疫情后这几年,谁心里没一本账? 我认识一个老哥,欠了六十多万,信用卡刷爆,小额贷也堆了一堆。起初还咬牙打几份工,想着慢慢填坑。后来一算账,光利息每月就得小一万,他一个月工资才多少?最后干脆不接电话,催收短信当空气。人不是不想还,是实在看不到头。他跟我说,有天晚上算完账,坐在马路牙子上抽烟,烟头烫到手都没感觉。那种无力,不是嘴上说说,是整个人被掏空。 这种事不止他一个。很多人都在这条路上,越陷越深。法院判的利率高,银行催得紧,可真把人逼到墙角,谁都没好处。银行也不是没损失,把这些坏账打包卖给第三方,能收回一成就不错了。剩下的呢?还是烂在手里。反过来想想,如果一开始能坐下来谈,给个喘息的空间,比如降点利率,或者拉长还款周期,也许不至于两败俱伤。 再说回个人债务的规矩,跟企业不一样。企业不行了,可以申请破产,清零重来。可个人呢?除非人没了,否则这债就像影子,一辈子跟着你。有人开玩笑,说自己比公司值钱,公司倒闭没事,人倒下了债还在。我听这话,心里不是滋味。你说这公平吗?企业有退路,个人却只能硬扛。 其实不少人也不是故意赖账。疫情那几年,生意黄了,工作丢了,收入断崖式下跌,谁能料到?有个朋友,开个小饭馆,原本一天流水还能有两三千。封控一来,直接关门大吉,房租照交,贷款照还,最后连老本都搭进去。现在他在菜市场摆摊卖水果,风吹日晒,一天赚百八十块,连利息都盖不住。他跟我说,最怕接到家里电话,不敢告诉爸妈,自己已经快撑不住了。 这些事摆在眼前,问题很清楚。高利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解决办法在哪?银行要利润,法院要执行,可普通人怎么办?我觉得,还是得双方退一步。金融机构能不能少算点利息,多给点时间?欠债人也不该彻底躺平,哪怕每月挤出几百块,也是个态度。毕竟,逃避只会让窟窿更大。 我还听说有些地方在试着搞个人债务重组,像国外那种破产保护机制。简单讲,就是帮你和债权人谈判,把债务重新规划一下,能还多少是多少,总比一刀切好。这听起来有点希望,但推行起来不容易。政策落地慢,很多人等不起。再者,国内对破产这个词还有顾虑,觉得是丢脸的事。其实换个角度看,这不过是给自己一条生路罢了。 说到这,我想问一句:如果你背着一身债,每天睁眼就是催收电话,你会选硬抗还是找条路子谈?前几天我刷到个视频,一个中年男人对着镜头苦笑,说自己欠了三十万,已经三年没睡过整觉。他说,最难受的不是没钱,是不知道明天会不会更糟。那笑容背后藏了多少无奈,看的人心口发堵。 债务这东西,就像一场看不到尽头的马拉松。你跑不动,停下来又不行。社会层面看,经济环境、法律规则都在影响着每个人的选择。但具体到每个人,熬夜加班也好,摆摊谋生也罢,都是在搏一条活路。我只希望,不管是银行、法院,还是我们自己,都能多点理解,少点对立。毕竟,把人逼到绝境,真没人能赢。

0 阅读:0
湖光山色如画

湖光山色如画

湖光山色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