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后悔了吧!”安徽阜阳,一男子因孩子在家不好好写作业,将其带到田里薅草,不料,孩子们没待多久就受不了,热的直呼要回去写作业,可男子却没放他们回去,并告诉他们:吃不了学习上的苦,就要吃生活上的苦! 七月的阜阳田里,太阳跟下了火似的。刚踩进田埂,鞋底就烫得发慌,野草叶子上的绒毛蹭到胳膊上,又痒又扎。孩子们一开始还觉得新鲜,蹲下去没薅两把草,汗就顺着额角往下淌,打湿了衣领。 最小的那个孩子攥着草叶子的手都在抖,脸上的汗珠子滚到下巴,滴在干裂的泥土里。他抬头看了眼爸爸,又瞟了瞟远处树荫,声音带着哭腔:“爸,我手磨红了,咱回家写作业行不行?” 男子蹲在田埂上抽着烟,没应声。他其实早就看见孩子指甲缝里嵌进的泥,也瞧见大孩子偷偷揉着发酸的腰。但他心里清楚,平时讲十句“学习重要”,不如让他们亲身体验一次——书桌前的空调房,比这日头底下的田埂舒服多了。 这哪是让孩子薅草?是把“苦”摆在明面上比一比。学习的苦是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枯燥,是算错题时的懊恼;生活的苦是弯腰久了直不起的腰,是汗水流进眼睛里的刺痛。孩子没尝过后者,总觉得前者难熬。 有网友说这是“硬核教育”,也有人担心孩子中暑。可做父母的谁不是这样?讲道理听不进,没收玩具又闹脾气,只好想些“笨办法”。就像这位爸爸,他手里的烟快抽完时,悄悄往孩子那边挪了挪,用身子挡了点阳光。 其实孩子哪懂,爸爸说“吃生活的苦”时,心里也在打鼓。他怕孩子中暑,又怕这次心软了,下次更不爱写作业。这种“狠心”里藏着的,是想让孩子明白:现在偷的懒,将来总要用另一种方式补回来。 不过话说回来,这办法能管多久?说不定过两天又忘了田里的热。但至少这一刻,他们攥着笔杆时,可能会想起那天汗湿的衣服,想起泥土的味道——有些道理,总得自己撞过一次南墙才记得牢。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我亲眼见证了鄂尔多斯人是真有钱![赞][呲牙笑]我的外甥女从内蒙古的
【15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