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北约打败俄罗斯,那这个组织会不会调转枪口指向东亚?国内不少网友总觉得西方阵营对谁都能友好相处,却没看清一个基本事实:美欧主导的霸权体系里,中国早已被视作必须遏制的对手,这一点不会因任何态度而改变。 北约从成立起,就带着明确的霸权属性,冷战时它靠遏制苏联维持存在,冷战结束后非但没解散,反而持续东扩——1999年吸纳波兰等中东欧国家,2004年将波罗的海三国纳入,如今31个成员国的军事部署已推进到俄罗斯边境。 这种扩张不是偶然,而是为了巩固美欧在全球的主导权:通过军事同盟控制战略要地,掌握能源、贸易通道。 俄乌冲突的爆发,本质就是北约东扩撞到了俄罗斯的安全红线。乌克兰若加入北约,意味着北约的导弹系统,能部署到离莫斯科仅几百公里的地方,俄罗斯的核心工业区、交通枢纽都将暴露在打击范围内。 这不是俄罗斯的“过度敏感”,而是有现实先例——2008年格鲁吉亚亲西方后,俄格冲突爆发;2014年乌克兰政变后,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都是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直接反应。 对俄罗斯来说,让乌克兰彻底倒向北约,等于在自家门口给对手递了钥匙,车臣、西伯利亚等地区的稳定,都可能受外部势力挑动,国家生存空间会被严重挤压。所以俄罗斯宁可顶着美欧近万项制裁,也要把战争打下去。 它的底气来自两点:一是控制黑海沿岸后,保住了粮食和能源出口的关键通道,2023年俄能源出口额仍达2400亿美元,支撑着战争消耗;二是全民动员和军工体系转产,让前线兵力和装备能持续补充,避免了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因国内反战、资源枯竭而撤军的局面。 如果俄罗斯战败,北约的扩张绝对不会止步于欧洲。从现实动作看,北约已在强化与亚太国家的联系:日本2023年将国防预算提升至GDP的2%,计划部署射程1500公里的巡航导弹,同时跟北约签署《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允许北约在日本储备军事物资; 韩国2022年加入北约合作网络防御卓越中心,2023年向乌克兰提供30亿美元军事援助,这些都是北约势力向亚太渗透的信号。 这种渗透一旦和俄罗斯战败结合,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会发生质变。北边,北约可能通过北极航道、中亚地区扩大存在;东边,美日韩军事同盟在北约支持下会更活跃; 东南方向,澳大利亚的核潜艇基地已开始建设;西边,印度与美日澳的“四方安全对话”持续深化。这些力量若形成联动,中国的能源进口通道、贸易航线安全都会面临更大压力。 俄乌战争的结局大概率会是双方形成拉锯后的分界——乌克兰东部由俄实际控制,西部保持对西方的倾斜,成为缓冲地带。若不是这样,战争会一直耗下去,直到一方撑不住,而胜利者接下来必然要寻找新的扩张目标,亚太地区的战略价值显然能吸引北约。 国内有些网友总觉得“跟西方搞好关系就能避免对抗”,但现实是美欧的行动早已说明态度:2023年美国将1200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制裁清单,欧盟对中国新能源产品加征关税,北约军舰在南海的抵近侦察频次比2019年增加了60%。
这仗,俄罗斯不是一个人在打现在的乌克兰,守得住前线,却守不住节奏。俄军推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