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她亲口说出来,很多人压根想不到。大运会中锋刘禹彤,赛场顶着压力拿下17分帮

昉风扬柳 2025-07-26 10:52:16

要不是她亲口说出来,很多人压根想不到。大运会中锋刘禹彤,赛场顶着压力拿下17分帮女篮赢日本,场下还有个硬核身份——北师大体育心理学的在读博士生。 身高两米零一的她在篮下有分量,脑子也清楚得很。昨天打日本,被吹几次走步,搁以前她八成得炸毛。可现在?她能立刻想起读的那些心理学课程,稳住自己,转头调整动作。 嚯,运动员带博士头衔确实新鲜!但你们真别急着吹“体教结合典范”,这孤例恰恰照出中国体育的老毛病——全国注册女篮球员几千号人,能边打职业赛边搞学术的有几个?刘禹彤亲口说的训练日常:五点起床练球,赶八点文化课,下课接着力量训练到深夜。听听这日程表,普通学生能扛三天算我输! 更扎心的是现实困境。国家队队友私下吐槽:“咱训练基地连个正经心理辅导师都没有!”国际大赛前发张调查问卷就算心理建设了,完事输球还被骂“心态脆”。刘禹彤为啥啃书自救?因为整个系统没给她专业支持!日本队带着三名运动心理专家随行,咱们全靠球员自费读博补课,魔幻不? 也别迷信学历光环。北师大体院教授早戳穿窗户纸了:运动员博士多是“专项通道”,文化课要求早打了骨折折扣。普通学生发表三篇核心期刊才能毕业,运动员一篇训练心得就能过关。刘禹彤肯吃苦是真本事,但这套体系本质是给明星选手镀金,普通球员训练受伤可能连高中文凭都混不上。 最该警惕的捧杀逻辑——把个体优秀当成体制完美。看看男篮某些“网红球员”,短视频玩得飞起,世界杯连罚球手都发抖。刘禹彤啃心理学教材的样子很酷,可篮球是团队运动啊!当整支球队只有一个人懂情绪管理,跟开宝马配备胎有啥区别?体育局不如把请外教的钱砸实了,给二线队伍配个正经心理咨询室,比指望个个球员读博现实得多。 其实群众眼睛雪亮:刘禹彤打日本最后时刻被犯规,她揉揉胳膊笑着罚球的样子就是最好的招生广告。但咱得整明白,运动员不该拿命搏学历,而是让专业知识下沉到更衣室。哪天替补席坐着专职心理教练喊暂停,比热搜吹“学霸球员”有意义一百倍!

0 阅读:188
昉风扬柳

昉风扬柳

昉风轻扬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