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0年,朱元璋要杀功臣李善长。李善长扑通一下跪倒在地:“我都77岁了,还能干

文山聊武器 2025-07-26 10:46:55

1390年,朱元璋要杀功臣李善长。李善长扑通一下跪倒在地:“我都77岁了,还能干什么?”朱元璋眼皮都没抬,冷声道:“司马懿七十多岁尚且叛主,你难道不也是吗?” 李善长出生在1314年的安徽定远,早年是个书生,精通法家思想,善于分析问题。元朝末年,地方乱成一锅粥,他被推选管祭祀事务。1354年,朱元璋的队伍路过定远,李善长主动投靠,通过丁德兴引荐,提出渡江策略,强调用巢湖水师攻江南。朱元璋觉得靠谱,就让他管文书。从那以后,李善长升得快,当上帅府都事,参与攻克滁州、太平等地。每次打仗前,他亲自查粮草,分发军饷,确保部队不饿肚子。在采石战役中,他建议设伏,打败敌军,朱元璋巡视时还拍他肩膀表示认可。他不光管后勤,还调解将领矛盾,核实投诚者背景,避免内斗。 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李善长任右相国,封宣国公,制定官制律令。明朝建国后,他拜左丞相,封韩国公,位列功臣第一,赐铁券免死两次。留守南京时,他保障北伐军饷,每天早起检阅仓库,监督船队运粮。1370年,他监督修元史,主持礼仪,封立诸王。但年纪大了,洪武三年上表辞职,朱元璋赐田地,让他回定远种田。退休后,他置办田产,偶尔和老友汤和联系,但不碰朝堂事。 话说李善长退休十几年,本以为能太平过日子,谁知洪武二十三年,麻烦找上门。起因是外甥丁斌获罪,李善长多次求情,让朱元璋不爽,认为丁斌背后有猫腻。下令彻查,结果丁斌招出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和胡惟庸有来往。审李存义时,又扯出十年前胡惟庸找李善长商量不满朝政的事。李善长当时拒绝了,但没上报,在朱元璋眼里,这就是包庇,大逆不道。另外,李善长找汤和借兵修宅子,在当时是忌讳,借几百士兵,朱元璋觉得这是蓄谋。朱元璋多疑,本就担心李善长功劳大,影响力强,朝中旧臣多和他有牵连,对江山是隐患。 胡惟庸案过去十年了,还被翻出来当借口。其实,李善长和胡惟庸没深交,但朱元璋要清算淮西功臣,李善长首当其冲。朱元璋杀他,不光因为这些事,还因为李善长党同伐异,擅权行为早让朱元璋不满。洪武四年,他就察觉李善长不对劲,李善长借病辞职避风头。但朱元璋记仇,等到时机成熟,一并算账。李善长七十七岁,手无兵权,但朱元璋觉得年纪不是问题,历史上老人还能闹事。 朱元璋下令审讯李善长家族,丁斌供词坐实指控。朱元璋发诏书,列罪状,赐李善长自尽。李善长在家接到诏书,饮毒亡。他的妻女、弟弟、侄子等七十多人全处死。只有儿子李祺娶公主,免株连,但被幽禁到死。朱元璋借此案牵连陆仲亨、唐胜宗等侯爵,杀数万人。案后,废中书省,设内阁,防相权太大。李善长故居抄毁,田产充公,铁券无效,因为定为大逆。整个过程震动朝野,朱元璋以此加强皇权,打击勋贵。淮西势力被削弱,大明江山更稳,但也留下血债。朱元璋杀功臣,不是一时兴起,从胡惟庸案到蓝玉案,一步步清除威胁。李善长案是延续,表面胡党,实际清算旧臣。朱元璋出身底层,经历乱世,对权力敏感,容不下潜在风险。李善长从参谋到丞相,一路功劳,却落此下场,反映开国皇帝的猜忌心。 李善长的事让人感慨,功臣结局往往惨淡。朱元璋建王朝,靠这些人打天下,坐稳后却一个个除掉。像李善长这样,早退也没用,旧账随时翻。历史上不少皇帝这样,兔死狗烹。李善长贡献大,管后勤、出策略,没他,明朝建得没那么顺。但朱元璋不放心,觉得影响力还在。借兵修宅、求情这些小事,放大成罪。 朱元璋多疑,杀李善长时,还牵扯京民大杀,不分青红皂白。洪武二十三年,这案子布告天下,名为昭示奸党,实为威慑。朱元璋晚年更狠,蓝玉案后,功臣基本杀光。只剩汤和、郭英等少数人幸免,因为他们低调。朱元璋杀李善长,原则是关系越远越早杀,李善长关系近,拖到最后。朱元璋怜惜他功劳,才等十年。但最终下手,夷三族,七十多人命没了。李善长后人寥寥,定远名门就此衰落。这事提醒后人,伴君如伴虎,功高震主危险。 朱元璋杀李善长,根源在加强皇权。明初四大案,胡惟庸、蓝玉、空印、郭桓,杀上万人。李善长卷入胡案延续,朱元璋用这借口清淮西勋贵。李善长淮西人,集团首领,势力大,朱元璋怕他们挑战底线。朱元璋挑拨群臣,制造矛盾,李善长聪明,看透就退。但朱元璋不信他真退,怀疑韬光养晦。洪武十八年,有人告发,李善长没在意,结果五年后爆发。朱元璋杀他,还因为李善长退休后和勋贵勾结,借兵就是证据。 朱元璋出身穷苦,恨权臣嚣张,李善长早年行为让他不满。杀李善长后,朱元璋更集权,设锦衣卫监视百官。明朝由此皇权极盛,但也埋下弊端。李善长一案,反映朱元璋性格残忍,果断下手,不留情面。历史上评价朱元璋复杂,建国功绩大,但屠杀功臣留下污点。 朱元璋杀他,株连广,七十多人包括妻女。唯李祺免,因为皇亲,但幽禁无自由。朱元璋以此震慑,朝臣战战兢兢。洪武朝后期,官场风气变,贪腐少,但恐惧多。李善长死后,朱元璋继续杀,蓝玉案杀一万五千人。朱元璋晚年悔悟?没证据,但他指定朱允炆继位,想温和点。

0 阅读:41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