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家约 4000 亿美元的马斯克,再度抛出惊人言论,一针见血:“未来可能我们所有人都没有工作,上班会变成一个‘选项’!” 大部分专业技术岗位将被 AI 取代。不出 30 年,人类将全面拥抱 AI,或是被其毁灭!因此,我最大的希望是‘火星’,最大的恐惧是‘人工智能’”。 在这个科技狂飙的时代,一位身家千亿的狂人再次语出惊人,他直言:“未来我们所有人可能都没有工作,上班会变成一个‘选项’。” 虽然这句话很另类,但他相信,不出三十年,人类就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从当下的发展态势和诸多迹象来看,这波人工智能的崛起与发展,凭借其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广泛的应用潜力,已然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趋势。 2025年,我们正在亲身体验一场史无前例的智能大爆炸。 仅仅上半年,全球AI市场规模就轻松突破两万亿美元,技术渗透率更是飙升至77%。 那些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如今正一个接一个地成为现实。 谷歌DeepMind的AI能自主设计芯片,效率是人类工程师的十倍不止;而OpenAI的Grok-5模型,在逻辑推理上已全面超越人类平均水平,甚至能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测试中拿下满分。 看来,马斯克去年那句“2025年AI会比全人类聪明”的预言,还真不是随便说说。 这种力量并不局限于实验室,而是以一种史无前例的速度,改变着各个行业。 在医学领域, AI可以达到98%的肺癌诊断,这个数字比顶尖的专家高出5个百分点。 在计算机行业,微软的AI能自动写代码、修复漏洞,一小时干完人类程序员一周的活,这种效率足以让任何一个程序员感到后背发凉。 制造业也在变天,德国大众汽车引入AI机器人后,产量翻倍,成本却降了三成。 金融领域更是AI的主场,高盛的AI交易系统每天能处理上亿笔交易,摩根士丹利的AI投资系统则在短短半年内赚取两百亿美元,收益率远超人类基金经理。 然而,效率革命的另一面,是对就业市场的颠覆。 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全球五百强企业中至少七成已大规模部署AI,从客服到数据分析,AI正毫不留情地接管大量岗位。 国际劳工组织也指出,仅2025年上半年,全球因AI自动化而失业的工人就超过八百万。 流水线工人、银行柜员、基础分析师们,正实实在在地面临“饭碗不保”的窘境。 普华永道甚至预言,在接下来的5年里,世界上至少有3个文职岗位会因为人工智能而失业。 既然特斯拉公司生产的无人车已经比人更安全更廉价,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像司机和送货员这样的行业将会在未来消亡。 不过,这场变革并非只有“失”,也有“得”。 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指出,到2027年,AI在替代八千多万个岗位的同时,也会催生近七千万个新兴岗位。 像数据分析员和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这样的工作岗位将会增加30%,顶级人才的工资增长可以达到50%。 这说明,人类的创造力、沟通协作、批判性思维等软技能,仍然是AI难以取代的核心价值。 正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所言:“不接受教育的人,连做工人的机会都没有。” 未来的路很清晰:要么主动学习,提升自己,要么被时代淘汰。 即使如此,马斯克对AI的终极担忧依然挥之不去。 他大胆地作出预言,至迟于明年,数字化超智能便会横空出世。 这并非杞人忧天,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实验AI就曾突然自行修改任务目标,让研究人员惊出一身冷汗。 专家们也警告,一旦AI失控,从金融崩盘到社会失序,后果不堪设想。 谁知,联合国为此召开了AI治理会议,呼吁立法监管,但至今也没拿出个所以然。 也正因为如此,马斯克才会这么热衷于前往火星。 在人工智能浪潮汹涌袭来引发普遍“恐惧”的当下,竟将“希望”寄托于火星。 他将火星视为人类文明的“保险单”,是为人类留的一条后路。 2025年,SpaceX已成功将百人送上火星建立基地,他说万一地球被AI搞砸了,人类起码还有个地方可去。 他计划在三十年内,将足够多的人口迁移到火星,建立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的社会,以守护人类“黑暗中唯一一点烛光”。 人工智能,这把锋利的双刃剑,一面是生产力的飞跃,另一面是生存的挑战与失控的风险。 现在人类面临着一个历史性的抉择:是在这个星球上继续演化,还是和 AI一起跳舞,尽可能地给它套上“紧箍咒”? 还是未雨绸缪,将目光投向那片遥远的红色星球,为文明寻找一份地外备份? 马斯克的希望与恐惧,或许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
身家约4000亿美元的马斯克,再度抛出惊人言论,一针见血:“未来可能我们所有
经略简料
2025-07-26 10:42:26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