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老妇生前立下遗嘱,将名下房子留给女儿。岂料,2023年老妇去世后出殡当天,其儿子却拦住棺材,要妹妹放弃遗产并签字,如果不签就不能出殡,为让母亲尽快入土为安,只得无奈签字,事后,妹妹将哥哥告上法庭,要求撤销签字的证明,法院这样判! “不签字就别想下葬!”哥哥挡在母亲的棺材前,冷冷地盯着妹妹,院子里挤满了亲友邻居,所有人目光都聚焦在妹妹颤抖的笔尖——为了让母亲尽快入土为安,她含着泪在一张《证明》上签下了名字,放弃了自己继承母亲房产的权利。 可谁也没想到,这张在葬礼上签下的纸,竟成了兄妹对簿公堂的导火索。 当妹妹选择将哥哥起诉,法院的结论清晰而坚定:作废妹妹在出殡当天签署的《证明》!因为法院看穿了那张纸背后的真相——它并非妹妹自愿的选择,而是在特殊时刻、特殊压力下被迫屈服的结果。 法官的洞察力令人钦佩。判决书直指核心:在农村传统中,父母出殡必须所有子女同意才能进行。哥哥故意选择在这个时间点逼迫妹妹签字,就已经有了胁迫的“嫌疑”。 而妹妹面对的是什么?是遗体不能久放的自然压力,是“不孝”的伦理指责,是全村人目光下的道德审判,她签字的笔,沾满了无奈。 更关键的是,那份《证明》内容本身严重显失公平,它要求妹妹承担母亲住院期间全部的治疗费用,剥夺她诉讼的权利,还推翻了母亲遗嘱对房产的分配——这些条款与之前家庭纠纷的调解结果、法院判决以及母亲遗嘱完全相悖。 那么母亲留下的那张薄薄的遗嘱是否真如哥哥所质疑的“没有亲戚见证和签字就无效”? 法院给出了明确答案:母亲在遗嘱中将房屋份额留给女儿,是对自己财产的合法处置,更是对女儿多年照顾的认可,遗嘱不需要华丽的公证,它的力量源自遗嘱人最真实的意愿。 令人唏嘘的是,这场葬礼闹剧只是兄妹长期不和的爆发点,两人此前已因分家析产、赡养纠纷多次诉讼,遗产不过是压垮亲情的最后一根稻草。 冰冷的骨灰盒最终入土,但人性的温度还能找回吗?当妹妹拿回法律确认的房产权时,她失去的也许是最后一个能唤作“哥哥”的亲人。葬礼上那张被迫签下的纸可以被法律撤销,但亲情契约一旦撕毁,便再难复原。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用遗嘱安排身后事,那么到底该如何避免“一纸遗书,手足成仇”的悲剧? 或许立遗嘱不仅需要法律意识,更需要智慧——它不该是让后辈“反目成仇”的工具,而应是一个家庭传递爱的寄语。毕竟法庭能判还房产,却判不回失去的亲情。 信息来源: 闽南网丨《母亲出殡哥哥胁迫妹妹放弃继承遗产》 大皖新闻丨《母亲出殡当日,哥哥竟然让妹妹签字放弃遗嘱继承》 文丨小王 编辑丨史叔
上海,一老妇生前立下遗嘱,将名下房子留给女儿。岂料,2023年老妇去世后出殡当天
万象快报侠
2025-07-26 10:35:31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