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40师参谋长黎原因为打仗太厉害,资历却不够,军长为了提拔他,接连调走3任师长,不久,黎原就在朝鲜大放异彩! 黎原时任47军140师418团团长。 1950年,47军在湘西剿匪,时任418团团长的黎原,几乎参与了湘西剿匪的全过程,他的表现之出色,连军长曹里怀都有所耳闻。 为了提拔黎原,曹里怀先让他担任140师的师参谋长,同时保留他418团团长的职务。 对黎原来说,这算是升了职。 然而,黎原的晋升过程也引发了一个很有趣的讨论。我们经常听到“打得好不如升得快”这种说法,实际上,在那个年代,尤其是在朝鲜战争时期,很多优秀的指挥官因为资历不足而被忽视。黎原的故事表面看似幸运,但也透露出一个制度的空白点。军队里,资历和实际表现不完全挂钩,这意味着有时真正优秀的人因为背景问题,难以得到应有的机会。 黎原的情况,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军事体系的一个特殊现象。虽然战争中需要人才,但“资历”这个标准往往会成为一个无法突破的障碍。曹里怀为了提拔黎原,甚至不惜让三任师长离开,这背后不仅仅是对黎原的信任,更多的是对实际表现的尊重。毕竟,一个指挥官的表现最终是通过战场上的成绩来验证的。 事实上,很多时候,像黎原这样因为打得好而被提拔的人,他们的晋升往往都是一次对传统军阶制度的挑战。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突破反映了军队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对人才的渴求。在许多传统的军队中,资历往往是升职的硬性标准,但在战争中的实际表现却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像朝鲜战争这样的大战中,很多经验丰富、实力强悍的年轻军官并没有足够的资历,却凭借实际的战功获得了提升。 这种现象其实也不止于黎原。类似的情况在战争历史上屡见不鲜。很多时候,那些真正能够扭转战局、带领队伍取胜的指挥官,往往并不是那些资历最老的军官,而是那些具备独特才能和战场适应能力的人。这不单纯是因为“打得好”,还因为他们懂得如何带领士兵、如何制定策略、如何在极端条件下保持冷静。 黎原的故事还给我们另一个启示,那就是“机遇”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晋升至关重要。虽然他因为资历不足,无法一开始就获得更高的职位,但在有识之士的支持下,他得到了向上晋升的机会。最终,他不仅在朝鲜战场上大放异彩,还为自己赢得了无数赞誉。而这种“机遇”的背后,是上级对其个人能力的认可,和对真正需要“实战派”指挥官的需求。 黎原在朝鲜战场上的表现也再次证明了一个道理:战争从来不仅仅是关于勇气的较量,更是智慧与能力的比拼。一个指挥官不仅要有勇气冲锋,还必须具备战略眼光和全局观。这不仅是军队层面的经验,更是对整个战争形态的一种深刻理解。 从黎原的经历看,战争的指挥官不仅要有才能,还需要有机遇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幸运的是,黎原得到了这样的机会,并且在战争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赢得了认可,最终晋升为师参谋长。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能力”和“机会”的完美结合,正是这种结合,才造就了他在战场上的辉煌成就。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51年,140师参谋长黎原因为打仗太厉害,资历却不够,军长为了提拔他,接连调
历史萌讯集
2025-07-25 18:15:13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