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骑脸”俄罗斯的阿塞拜疆总统,给了泽连斯基一个建议:永不接受领土被占领!
有乌克兰记者问他,阿塞拜疆刚拿回自己的地盘,作为“胜利者”领导人,能给乌克兰啥忠告。
阿利耶夫看着镜头说,永远别承认被占的地方,永远别放弃。
这话听起来简单,背后却有着阿塞拜疆实实在在的经历。
大家都知道,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在纳卡地区斗了多年。
之前纳卡被亚美尼亚控制着,阿塞拜疆的旗帜在自己的土地上插不进去。
阿利耶夫上任后吃了不少苦头,国际社会劝和的话说了一大堆,但被占领土的滋味,只有自己国家的人才清楚。
2020年那场战争,阿塞拜疆硬生生把纳卡抢了回来。
他们用无人机精准打击亚美尼亚的坦克、火炮阵地,把对方的防线一个个撕开。
士兵们踩着泥巴往前冲的时候,阿利耶夫在电视上喊,就算打光最后一颗子弹,也得把国旗插回纳卡的首府。
现在纳卡的街道上,阿塞拜疆的孩子们举着国旗奔跑,这画面成了阿利耶夫最常提到的自豪。
泽连斯基听到这话心里肯定五味杂陈。
乌克兰被占的土地比纳卡大多了,打了这么久,前线的士兵换了一批又一批。
西方的援助断断续续,国内的工厂一半在造炮弹,一半在修被炸毁的桥。
有人劝他谈判,说让点地换和平算了,可阿塞拜疆的例子摆在那儿——领土这东西,一旦让出去,再拿回来比登天还难。
阿塞拜疆能赢,不只是靠强硬。
他们憋着一股劲发展军事工业,无人机技术从模仿到自主研发,短短几年就赶上了世界水平。
冲突前,阿塞拜疆的军费年年增加,军官们在训练场上练的就是怎么打巷战、怎么夺高地。
这些准备,为后来的收复战打下了基础。
乌克兰现在缺的就是这种持续的韧劲。
西方给的武器虽然先进,但总跟不上消耗的速度。
泽连斯基天天跑欧洲要支援,手心向上的日子不好过。
阿利耶夫当年也求过外援,但最后发现,真正靠得住的还是自己的军队和老百姓的支持。
阿塞拜疆的石油收入,一大半投进了军队,工厂里的工人两班倒造炮弹,连老太太都去军工车间帮忙拧螺丝。
泽连斯基要是听进去了,就得明白光喊口号没用。
乌克兰的农田被地雷炸得坑坑洼洼,工厂被导弹炸得只剩框架,但只要人心不散,总能一点点重建。
阿塞拜疆收复纳卡后,第一时间修路、通电、供水,让逃难的老百姓回来。
现在纳卡的学校里又传出读书声,这才是“不放弃”的真实模样。
有人说阿塞拜疆和乌克兰的情况不同,但被占领土的痛苦是一样的。
阿利耶夫那句话,更像是在说,别管别人怎么劝,自己的地盘得自己争。
谈判桌上的让步,从来换不来真正的和平。
阿塞拜疆当年试过谈判,谈了十几年,纳卡还在别人手里。
最后靠自己打回来,腰杆才真的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