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不及了,我不上985了!”湖南益阳,18岁高考考生考了642分(物理类),超湖南一本线近200分,谁料,填报志愿时,他却放弃985选择北邮计算机专业,网友了解到他家里的情况后,感叹:寒门贵子呀! “北邮毕业进大厂,起薪足够养活全家!”他的选择清醒得令人心颤。在周糠顺眼中,这所“不是985,胜似985的学府”,代表着一条寒门子弟,逆天改命的最短路径——务实、高效、直达目标! 当别的考生因642分足以叩开清华大门而欢呼雀跃时,18岁的周糠顺,却对着志愿填报页面沉默良久,他最终在985与211之间,划上了一道沉默的分割线,第一志愿坚定填下北京邮电大学。 周糠顺的世界里没有轻飘飘的理想!父亲因意外残疾,每日靠村里微薄的保洁工作蹒跚求生;母亲智力障碍,需长期服药。他从小便寄居在县城伯父家,那间小餐馆狭隘的角落,是他与堂姐挤在一起写作业的书房! 家中唯一闪耀的装饰,是墙壁上层层叠叠的奖状——那是他唯一的财富! 在旁人眼中,642分足以兑换一张金闪闪的顶尖名校门票。然而周糠顺的选择:“我要尽快工作。”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超百分之95,华为、腾讯等大门向此敞开,比起名校光环,他更需要一份能迅速变现的薪水,支撑父母多病的身躯与药费负担。 高考结束,他连分数都是别人告知,他的青春,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电脑,只有一盏深夜苦读的灯。 他不只是放弃了名校,甚至拒绝了社会伸来的资助之手:“还有更多的人需要帮助!”高考结束后漫长的暑假,当同龄人四处旅行时,他已在家中自学编程,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涯铺路,每一行代码,都将是未来扛起家庭的无声誓言! 周糠顺的故事尤为特殊,他主动退后一步,以舍弃换取另一场奔赴。或许对于某些人,读书从来不只是为了抵达远方,更是为了尽早转身,为身后摇摇欲坠的家庭撑起一片砖瓦。 在他书桌抽屉深处,压着十年前的手术缴费单,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的村民签名组成生命的经纬线,年幼的他身患重病,是全村人用皱巴巴的纸币将他从死神手中赎回,这份恩情也成为他不断奋斗的动力。 当无数人仰望星空时,周糠顺俯身拾起的是地上的“六便士”,那硬币倒映的,却是整个家庭未来的曙光,他放弃的是一项光环,攥紧的却是父母沉甸甸的人生,没有智能手机的青春,却拥有最清晰的生命坐标。 “来不及了,我不上985了!”这句看似任性的话语背后,是一个少年在命运的天平上,对“家庭责任”一端的沉重加码! 这一次,他不会让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等得太久! 信息来源: 潇湘晨报|《励志!父母患病家庭条件不好,益阳农村少年高考642分,第一志愿为北邮:想改变家庭》 文|梅林 编辑|南风意史
好崩溃...高考出分后女儿才跟我坦白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