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被我们拖垮了!”2024年,韩国上千人拒绝吃从中国进口的中国白菜,本想给

柔花弱草意绵 2025-07-24 14:00:38

“中国要被我们拖垮了!”2024年,韩国上千人拒绝吃从中国进口的中国白菜,本想给我们个“下马威”,结果自己撑不住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在美国的问答平台上,一位韩国网友提出了一个问题。 如果韩国停止从中国进口白菜,是否会导致中国经济严重受挫,甚至出现倒退三十年的局面? 这个乍看有些离奇的提问,引发了广泛关注,也促使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中韩之间围绕白菜产生的贸易关联。 理解这个问题的前提,需要认识一个基本事实。 泡菜在韩国的饮食文化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泡菜不仅是韩国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配菜,更是许多韩式菜肴的核心调味基础。 因此,作为泡菜主要原料的白菜,在韩国的日常消费量巨大。 韩国自身的白菜产量,常因土地资源、气候条件、种植规模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完全满足其庞大的国内市场对泡菜原料的需求。 尤其遇到极端天气导致本国白菜欠收时,韩国市场就会出现显著的供应短缺。 这种情况,在2024年9月就曾发生。 当时的新闻报道就描述了韩国面临的“泡菜危机”,即许多泡菜生产企业因原料短缺而生产困难。 为了缓解这一局面,韩国不得不紧急从外部寻找白菜供应,而中国正是其重要的进口来源。 据报道,当时韩国迅速从中国进口了多达16吨的白菜。 这次危机期间,韩国民众对白菜的需求远超供应,导致市场白菜价格飙升。 据称一度达到一棵白菜售价8万至1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00至500元)的程度,这使得白菜对于许多普通韩国家庭来说,短暂成了价格高昂的食品。 这次事件清晰地显示了韩国国内大白菜供应链的脆弱性以及对进口的依赖。 那么,韩国如果真的停止进口中国白菜,会如何影响中国呢? 这就需要分析中国大白菜产业的现状了。 在中国,“白菜价”是人们对极低价格的常用比喻,这本身就反映了白菜在中国通常是供应充足且价格低廉的农产品。 中国地域辽阔,农业种植条件优越,尤其在大白菜的主产区,其年产量惊人,据统计常在1亿吨左右的规模。 得益于规模化种植和相对成熟的农业生产技术,只要不是遇到大范围严重的自然灾害或病虫害,中国的大白菜产量通常能够得到保障,市场供应充足稳定。 因此,在国内市场上,虽然白菜价格也会随年景好坏有所波动,但像韩国那样出现单棵白菜价格涨到数百元人民币的极端情况,在中国几乎不可想象。 同时,中国的大白菜确实也有出口。 韩国作为近邻和泡菜消费大国,是中国白菜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 一些数据显示,例如在2023年,韩国从中国进口的白菜量大约在5万吨这个量级。 这个数字听起来不小,但如果将其置于中国大白菜年产量1亿吨的宏大背景下审视,5万吨大约只占中国总产量的万分之五(即0.05%),占比极其微小。 这意味着,韩国是否选择进口这5万吨白菜,对于中国庞大的白菜生产总量而言,其增减变动的影响几乎是微不足道的。 它很难撼动中国国内稳定的白菜生产格局和庞大的国内市场供需平衡。 回到那位韩国网友的出发点,或许其问题更多是基于一种朴素的关切,甚至是对本国泡菜产业链安全的忧虑。 但如果深入分析产业链现状,真正面临供给风险挑战的,或许是高度依赖白菜原料进口以支撑其核心泡菜产业的韩国。 韩国停止进口中国白菜,首先冲击的将是其本国泡菜生产商的原料供应和民众的泡菜消费成本。 届时,韩国可能更需要担忧的是自身是否会出现新一轮的“泡菜危机”,以及本国消费者是否还能吃上价格可接受的泡菜。 因此,与其担忧停止进口中国白菜是否会让中国经济“倒退三十年”,不如更多地思考如何确保本国核心农产品的供应链安全与韧性。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韩国泡菜自信,被中国动摇了》)

0 阅读:1
柔花弱草意绵

柔花弱草意绵

柔花弱草意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