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俄军攻不下基辅,普京发现不对,6国雇佣兵列阵,拉美人参战 这场战争能打到现在

半暖半夏微光 2025-07-23 15:50:15

难怪俄军攻不下基辅,普京发现不对,6国雇佣兵列阵,拉美人参战 这场战争能打到现在还没决出胜负,确实不是因为哪边战术更高明,而是因为乌克兰背后站了一整个“雇佣者联盟”。 俄罗斯打了快四年,才发现乌克兰战场越来越像一个“外包战场”:哥伦比亚、墨西哥、厄瓜多尔的老兵,格鲁吉亚的复仇者,美英的退役特种兵,甚至连波兰人、日本人都混在乌军里。基辅的城防,实际已经变成了六国雇佣兵联军加西方军事援助的混合物。 哥伦比亚人是主力,这点最扎眼。他们不来,是活不下去;来了,是活不长久。因为他们不懂炮战、不懂大国战争逻辑,只懂游击战术。一旦没空中支援、无人机压制或者后撤路线,这些人就是被火炮和无人机“清点”的目标。 但问题在于——他们便宜、好用、补得快。三四千美金一个月,对于月收入不到100美金的哥伦比亚家庭,是天价。而对美国和乌克兰来说,比起动员自己的人上战场,外包更划算、风险也低。 这正是乌克兰国际军团的价值。早期是标榜“志愿者”,后期实则是“雇佣军团”,而雇佣兵最多的,不是来自美欧的“正义战士”,而是拉美社会最底层的“炮灰”。据情报,到了2025年,这类拉美人已占整个军团的一半左右。欧洲人死多了,北美人怕了,拉美人却在源源不断补进来。 而这只是“人”的部分。 更关键的是装备。俄罗斯打乌克兰,实际上是和北约打资源战。美国一个国家给了669亿美元的军援,北约还加码提供百万架无人机。现在的乌军能精准打击、能昼夜侦察、能巷战伏击,全靠这“AI+火炮”体系——无人机发现目标,炮兵或导弹精准打击,拉美炮灰跟上补刀。这是个不对称的系统,低成本、高损耗、但抗打击能力极强。 而俄军打了四年,虽仍靠着苏联遗产和亚洲油气收入支撑前线,但库存逐渐枯竭、炮管也疲劳,换炮换弹都越来越吃力。苏梅州一线,现在成了“雇佣军对俄正规军”的试验场,格鲁吉亚军团、英美教官、拉美炮灰混编入乌军第47机械化旅,面对俄军却还能维持阵地。普京终于看清——对手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项目群”。 而这个“项目群”的幕后甲方——美国,也越来越不避讳地承认自己干了多少事。比如美国私人军事公司直接从监狱里拉毒贩去战场,表面说是干后勤,结果一落地就丢上前线。这些“服刑战士”,成为北约最残酷的外包实验:拿命抵减刑期。 对俄军来说,最大的困境不是打不赢乌军,而是永远打不完。你以为歼灭了一批乌军主力,结果三个月后,新的“乌军”又补上来了——只是换了面孔,换了国籍,换了外语指令。 而西方国家,正在把这当成一种“长期投资”:北约开会已经表态,要把对乌援助制度化、结构化,把国防支出拉到GDP的5%。换句话说,不准备短期解决,而是要陪打到底。 更关键的是信息战场。乌军戴着“夜视仪”作战——卫星、雷达、空中预警机,甚至战场AI辅助都从美国、英国那边实时共享,俄军一调兵,乌军马上知道。这不是打仗,是“可视化猎杀”。 这也是俄军始终没法“拿下基辅”的根本原因。 基辅本身是一座大城,也是一个全球化的前线项目。你炸掉电厂、炸掉弹药库,后脚西方马上补;你扫清前线据点,雇佣军马上填坑;你打出突破口,城市的巷战打法和无人机反击立刻拦住推进。 乌克兰成了全球“代理人战争”的模板:西方出钱、出设备、出技术,全球雇佣军出人,乌克兰政府充当平台,而俄罗斯独自面对这一切。 至于结果?谁都说不清。 俄军打不穿,乌军也反不过去。消耗战继续拖,资源战继续灌。未来不是看谁先打赢,而是谁先垮台,谁先撑不下这场旷日持久的地缘豪赌。 而普京现在明白了,他面对的不是泽连斯基一个人,是一个由100多个国家构成、外包给私人公司的混编军团。这仗,不是过去苏军训练手册里教的打法。 参考资料: 《俄国防部:乌克兰第47旅混入雇佣兵》塔斯社 《雇佣兵在乌克兰战场的扩散路径》美联社

0 阅读:85

评论列表

用户18xxx52

用户18xxx52

3
2025-07-23 21:58

俄毛子全球征兵,朝鲜更是直接派三万正规军参战,

猜你喜欢

半暖半夏微光

半暖半夏微光

半暖半夏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