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耿飚大胆写信谏言传遍组织,后来有一次遇到李先念,提及此事,李先念表示

甄趣乐 2025-07-23 11:41:56

1969年,耿飚大胆写信谏言传遍组织,后来有一次遇到李先念,提及此事,李先念表示:“耿飚你胆子真不小,敢说它‘坏话’,我一直想说,没机会。

而李先念口中的“它”则是阿尔巴尼亚。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当年,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耿飚做了一件让所有人捏把汗的事,他给组织写了一封信,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对阿尔巴尼亚援助的不合理。

这封信像一颗炸弹,引起轩然大波。

后来李先念见到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耿飚,你胆子真不小,敢说它‘坏话’,我一直想说,没机会。”

这个“它”,正是被当时宣传为“欧洲社会主义明灯”的阿尔巴尼亚。

耿飚的“胆大”不是一时冲动,他在阿尔巴尼亚亲眼看到,我国勒紧裤腰带援助的物资被肆意浪费,马路边的电线杆用中国优质钢管打造,化肥堆在田间日晒雨淋,连阿尔巴尼亚领导人抽的烟都是我国特供的“中华牌”。

更让他痛心的是,阿尔巴尼亚人口仅200万,人均受援金额高达4000元人民币,而我国老百姓连白糖都吃不上,却要从古巴进口糖再转送给阿方。

这种“有求必应”的援助,既拖垮了我国经济,又养成了对方的依赖和攀比心理。

写这封信需要极大的勇气,当时国内极“左”思潮泛滥,阿尔巴尼亚被捧为“反修斗争战友”,谁敢说它的不是?

耿飚甚至做好了被扣上“反对国际主义”帽子的准备,但他更清楚,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就是讲真话。

信通过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转交组织,乔冠华看完直竖大拇指:“耿飚敢写,我就敢报!”

主席看到信后,不仅没生气,反而连连称赞:“耿飚敢说真话,反映真实情况,是个好大使。”

这句话一锤定音,江青等人想找茬也不敢动手。

周总理更是亲自找耿飚商讨,最终组织采纳了他的建议,调整援外,逐步减少对阿援助。

耿飚的直言不讳早有传统,1953年他就写信给主席,建议出国访问别送主席像章。

因为他发现北欧人根本不敢戴,苏联也从不用领袖像当礼物。

主席爽快同意,从此外事礼品改成了折扇、风景画册。

1956年他研究历史后发现,中巴边境的坎巨提地区早已脱离中国,却仍被旧地图标为“飞地”。

他顶着“卖国”压力建议总理放弃这块名义属地,最终换来中巴边界谈判的突破。

耿飚的“胆大”背后是对国家和人民的赤诚,他常说:“泥腿子出身怕什么洋人?”

从红军将领到“将军大使”,从外交战线到国防部长,他一生坚持“三敢”,敢讲真话、敢做实事、敢负责任。

1991年退休后回甘肃老区,面对群众告状,他痛心质问当地干部:“你们犯错,老百姓还会像当年一样替你们求情吗?”

这就是党史上著名的“耿飚之问”,至今振聋发聩。

那封信的意义远超事件本身,它撕开了“一边倒”外交的裂缝,促使我国转向务实开放。

1970年代,中国与意大利、西班牙等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交,主席直言:“什么‘明灯’,全是胡扯!”

而耿飚的名字,就此与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紧紧相连。

0 阅读:2

猜你喜欢

甄趣乐

甄趣乐

甄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