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是缅甸地方武装的士兵,那名手持火箭筒的士兵很显眼,他背包中有三发火箭弹,中间那发应该是训练弹。为什么判断它是训练弹?因为,这发弹的弹体上涂的漆已经快要掉完了,说明它被反复操作使用了N遍,正常火箭弹应该只使用一次,平时都在贮备筒中,弹体油漆会很完整。 这名士兵手中的武器应该是“1969年式40毫米火箭筒”,是肩托式炮口装填的反坦克及反人员的无后坐力火箭筒,该火箭筒是中国60年代初期在苏制RPG-7型火箭筒基础上改进设计的。 69式火箭筒中部套有木制红色外壳包裹,学名叫“护板”,这种红色护板在战场上很显眼,后期型号颜色会浅许多。很多人可能会好奇,这个护板是干什么的? 其实,火箭筒在发射时,发射药燃烧会产生高温,护木可以防止射手的手部和肩部被高温筒身烫伤,特别是发射多发火箭弹后,整个火箭筒会很烫,如果没有这个护板,射手会很难操作。 护木表面通常设计有纹路或防滑结构,便于射手稳固握持,减少射击时的晃动,提高射击精度。 护木通常由耐热、耐磨材料制成,能够承受火箭筒反复使用时的机械磨损和高温影响。 红色的护木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提醒射手注意高温区域,避免误触。 护木的形状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有助于射手更舒适地握持,特别是在长时间携带或快速瞄准时。 综合来看,69式火箭筒的红色护木不仅是一个功能性部件,还在实战中提升了射手的操作安全性和射击效率。
这根本不是我们惯常意义下的主战坦克:那六面炮塔加上那门140毫米口径火炮,直接把
【17评论】【17点赞】
五花肉大叔
以前40火的弹药携行具不是全封闭的么
寡人与你拼了
那个护板是酚醛树脂,也叫电木,根本不是木制的军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