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日军少将中村正雄被击中腹部,身受重伤,军医为了取出子弹,只能切开他的肚皮,谁知一发炮弹正中屋顶,屋顶瞬间坍塌,碎石灰尘灌满了中村正雄的肚子!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中村正雄的履历堪称日军精英模板:石川县出生,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曾任驻法、意武官,1939年3月刚刚晋升少将。他在侵华战争中手段残暴,曾参与围剿东北抗日救国军,在华北主导多场“扫荡”作战。1939年12月接到增援昆仑关的命令时,他不知此行已成绝路。 12月20日,中村率部从南宁出发,沿途连遭中国军队伏击。23日在七塘西北被荣誉第一师阻击,左颊中弹;24日行至九塘,又遭新编第二十二师伏击,腹部被子弹贯穿。部下将重伤的他抬至九塘一处民房进行紧急手术。 就在军医剖腹取弹的关键时刻,中国军队发现了这处日军临时救护点。炮弹准确命中屋顶,坍塌的瓦砾夹带着大量沙土直接灌入中村剖开的腹腔。军医虽试图转移继续抢救,但伤口已严重感染,中村在剧痛中度过了人生最后几个小时。 战后,杜聿明在整理战场时发现了中村的作战日记,其中写道:“在昆仑关,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军更顽强的军队。”这支让日军将领都为之惊叹的部队,正是以广西籍士兵为主力的中国第五军。 昆仑关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当地民众的全力支持。为突破日军铁丝网和碉堡防线,杜聿明采用了“火牛阵”战术。 宾阳县农民听说需要征用耕牛,竟主动捐献了180头。12月29日夜,尾巴绑着油筒的牛群冲向敌阵,日军机枪扫射牛群时,中国军队趁机发起突袭,一举夺下界首高地。 仅宾阳地区就有6万民众参与支前工作,运送弹药和伤员超过万人次,捐献军粮270万斤、肉类2100余斤。中共领导的抗日学生军也深入战地,组织运输队和宣传队,正是军民合力,才确保了这场关键战役的胜利。 昆仑关战役打破了日军切断西南国际补给线的企图,是中国军队首次以机械化部队成功对抗日军精锐师团的重大胜利。 1940年,杜聿明主持修建了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墓园,并特地为中村正雄立碑。碑文仅刻其职务与姓名,无任何褒贬之词。这座“倭冢”后被证实并无尸骨埋葬,实为警示后人勿忘历史的象征。 中村正雄之死,不仅削弱了日军在桂南地区的指挥系统,更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军队的战斗意志和作战能力。这场战役的胜利,为后续的抗日战争积累了宝贵的山地作战经验,也成为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入侵历史上的光辉一页。 信源:毙命日寇:中村正雄——抗日战争纪念网
1939年,日军少将中村正雄被击中腹部,身受重伤,军医为了取出子弹,只能切开他的
棉花糖小仙女
2025-07-23 08:42:29
0
阅读: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