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行!你上!》没有感动我们呢? 姜文十分卖力地讲了一个激情澎湃的励志故事,但是观众却反应漠然,难以共情。 奇怪!这是怎么回事? 第一,郎朗的故事并没有代表性。 天赋异禀的琴童,家长倾其所能一路托举,最终美梦成真,一路长虹。 这种传说中的“神童成长记”凤毛麟角,看看就好,与普通人的生活实在太过遥远了。 谁不知道啊? 托举的家长99%,但神童只有1%! 这就是现实。 郎朗的故事只是他自己的故事,他人难以复制。所以—— 有啥可比性、代表性、励志性呢? 第二,郎朗的观众缘并没有那么好。 功成名就的郎朗夫妇频繁参加综艺节目,出镜率太高,秀恩爱秀得观众累了,烦了,厌倦了。 有人不喜欢他弹琴时的摇头晃脑; 有人不喜欢他妻子吉娜爱秀身材。 说实话,他的观众缘既不深厚,也不宽泛,更不稳定呀! 不知片方如何笃定郎朗的故事一定会激励观众、感动观众,引发集体情感共鸣呢?
陈佩斯的《戏台》赢了,逆流而上。这要感谢姜文的《你行,你上》。本来对姜文期待满
【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