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后悔了吧!”安徽阜阳,一男子因孩子在家不好好写作业,将其带到田里薅草,不料,孩子们没待多久就受不了,热的直呼要回去写作业,可男子却没放他们回去,并告诉他们:吃不了学习上的苦,就要吃生活上的苦! 据AHTV第一时间7月21日报道,安徽阜阳的夏日午后,阳光明晃晃地烤着大地,田埂被晒得发烫,脚踩上去能感受到隐隐的灼热。 李先生家的几个孩子,原本正趴在家里的书桌前,对着作业本磨磨蹭蹭——一会儿抠抠橡皮,一会儿摸摸水杯,作业本上的字稀稀拉拉,半天没写几行。 李先生看着这一幕,眉头越皱越紧,突然一拍大腿,决定给孩子们上一堂“特殊的课”。 他顶着大太阳,把孩子往田里带。七月的风都是热的,庄稼地里的杂草长得又密又高,叶片边缘带着细碎的小刺,轻轻擦过手臂,就能留下一道道红印。 刚走到田边,孩子们还好奇地东张西望,可真正弯腰开始薅草,没一会儿就受不了了。最小的孩子蹲在地上,小手抓住草茎使劲拽,草却纹丝不动,急得带着哭腔喊:“爸爸,草怎么这么难拔呀!” 大一点的孩子没吭声,但额头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掉,后背的衣服很快被汗水浸透,头发一缕缕贴在额头上,蚊虫围着他们打转,时不时还叮上一口,惹得孩子边挠边嘟囔:“热死了,蚊子怎么这么多!” 李先生就站在田埂上,看着孩子们的狼狈样,没立刻心软。 他知道,平时苦口婆心说“要好好写作业”,孩子们左耳进右耳出,只有让他们尝尝生活实打实的“苦”,才能明白学习的“轻松”有多珍贵。于是他声音稳稳地说:“学习时觉得累,是因为你还没习惯专心。 但生活的苦,是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得咬牙受着的累。现在要是吃不了学习的苦,以后就得天天吃这种风吹日晒的苦。” 孩子们听着,手上的动作没停,可眼神里渐渐没了一开始的敷衍,多了几分认真和委屈。 大概熬了一个多小时,几个孩子终于撑不住了。他们有的手上被草划破了小口子,有的被晒得头晕乎乎,异口同声朝着田埂上的李先生喊:“爸爸,我们想回去写作业!” 李先生这才点点头,带着满身泥土、头发湿漉漉的孩子们回了家。 这段“薅草劝学”的视频传到网上后,网友们的讨论一下子炸开了锅。有人笑着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我小时候被我爸拉去工地搬砖,一块砖比作业本重多了!回来后写作业跟打仗似的积极,就怕再被拉去干活!” 还有人感慨:“这种教育太真实了,孩子没亲眼见过、亲身熬过生活的难,永远觉得学习是世上最苦的事。” 当然也有不一样的声音,有人担心:“这么晒这么累,会不会太严厉?万一伤到孩子心理咋办?” 但更多网友举双手支持:“适度让孩子体验挺好的,得让他们知道,能坐在书桌前安安静静读书,是多幸运的事儿。” 其实李先生没打骂,也没讲一堆空洞的大道理,就用这一下午的汗水和暴晒,让孩子明白“选择”藏着怎样的重量。 学习或许枯燥,或许会遇到难题,但比起在烈日下薅草时,体力被一点点榨干的煎熬,坐在书桌前的辛苦,背后藏着的是未来能选择轻松生活的可能。 这种“沉浸式教育”,把“好好学习”从一句轻飘飘的话,变成了孩子心里实实在在的感受——原来比起生活的苦,学习的“苦”,其实是带着甜的机遇。 在阜阳的这片庄稼田里,几个孩子弯腰薅草的身影,成了最生动的“劝学课”。当教育不再是反复说教,而是让孩子亲手触碰生活的粗粝质感,那些“苦”才会真正住进心里,变成往后主动学习的动力。 你小时候,有没有被父母用这种“硬核方式”教育过?你觉得让孩子亲身感受生活的苦,真的能让他们懂得学习的珍贵吗?不妨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故事,看看大家的“特殊劝学经历”里,藏着多少两代人的成长密码。
“这下后悔了吧!”安徽阜阳,一男子因孩子在家不好好写作业,将其带到田里薅草,不料
老点的孢子
2025-07-22 16:22:1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