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新四军团长汤景延假意叛变,打死3名日军俘虏扮演的新四军战士后,带着6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7-22 13:52:33

1943年,新四军团长汤景延假意叛变,打死3名日军俘虏扮演的新四军战士后,带着600多人投靠日军,不知情的人建议杀了他,粟裕却说:“谁也不许动他!”

主要信源:(江海晚报——潜伏魔窟的“传奇司令”汤景延)

1943年,抗日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日本军队将新四军视为心腹大患,处心积虑试图瓦解或消灭这支抗日劲旅。

江苏如皋人汤景延,1904年出生于动荡年代。

青年时期怀着救国理想加入国民党,但目睹现实后思想倾向左翼,关注民生疾苦。

这种转变令国民党当局将他视为异类,最终以"异端"罪名将其投入监狱。

铁窗岁月里,他结识诸多志同道合者,交流思想、坚定信念,深刻认识到抗日救亡的紧迫性。

出狱后的汤景延离开故乡来到日寇肆虐的海门地区。

在这里,他亲眼看到侵略者的暴行,也见证了抗日游击队的顽强抵抗。

深受触动的他毅然投身抗日洪流,从囚徒转变为战士,与战友们在丛林间与日寇周旋搏杀。

因作战勇敢,他被任命为新四军(南通)通海自卫团团长。

1943年初,汉奸姜颂平打探到汤景延的国民党背景,便上门劝降,遭其严词驱逐。

时任新四军高级指挥员的粟裕得知此事,却向汤景延提出了特殊要求。

希望他假意接受姜颂平提议,为获取日军清乡计划情报而诈降。

汤景延理解任务重要性后,表示愿意接受。

粟裕进而提出更大胆设想,让整个汤团六百余人执行诈降任务。

为确保计划万无一失,粟裕对汤团进行人员调整。

原团内32名党员基础上,增派30余名党员骨干。

粟裕策划一出真实戏码,三名被俘汉奸换上新四军服装后被汤景延当众处决,汤团同时朝天鸣枪制造冲突假象。

4月15日晚,这支六百多人的部队"公开投敌"。

诈降行动激起根据地内部强烈反应,多名干部要求严惩"叛徒",被粟裕坚决制止。

而在南通城门口,日军为这支带着"战绩"的投诚部队举行隆重欢迎仪式。

入城后,汤景延刻意显露堕落习性,但南通的日伪特务机关仍展开深入调查。

特工们梳理其早年国民党从军经历,并派员秘密潜入"汤公馆"实施监视。

同时期,粟裕巧妙散播4月15日晚双方交火的"确凿消息"。

多重因素让日伪特工陷入判断困惑。

日军并未完全放松警惕。

他们将汤团拆散布防在十几个据点,形成两百多里长的分散防线,并以日军大队长坐镇团部监视。

汤景延带领全团官兵沉着应对,日复一日未露破绽,最终赢得日军初步信任。

在潜伏期间,汤景延利用日伪职务之便,为根据地秘密采购转运大批军需物资。

不断收集传递日伪军政情报。

同时掩护抗日人员往来活动,为反清乡斗争提供重要支撑。

1943年9月,粟裕根据形势判断任务基本完成,下达撤离指令。

但部队分散且联络困难,汤景延通过隐蔽战线将命令传递到每个据点。

9月29日,他精心设计以某营长婚礼名义宴请众多汉奸头目。

入夜后突然行动,将赴宴者悉数擒拿。

当夜,散布各据点的汤团官兵同时暴动,拔除据点武装。

粟裕派遣的接应部队及时到位,至次日黎明,全团六百三十余人无一阵亡失踪,全部返回根据地。

撤退过程中还连带摧毁十余个日伪据点。

这支深入虎穴163天的特殊部队,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集体诈降又集体成功撤离的奇迹。

可惜的是,汤景延未能亲眼见证胜利曙光。

1948年战场负伤被俘,5月14日遭国民党当局杀害,时年44岁。

对此您怎么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33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