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说,美国的稀土一点也不稀 缺,全世界随便开采,但全世界的稀土却都得运到中国提炼加工。
此话一出,美国人当时就破防了!
“美国稀土不稀缺,但全球稀土都得运到中国加工。”马斯克这一句不算长的话,却像一盆冷水,泼在了还沉浸在“科技领袖梦”中的美国人脸上——直接破防。
谁都知道,“稀土”这个词后面,藏着的是导弹、雷达、电动车、电磁炮这些尖端技术的命门。可问题是,这条命门,美国居然自己管不了了?美国曾经是稀土的“爸爸”,怎么沦落成“病人”?
时钟拨回到上世纪70年代,彼时的美国,在加州拥有全球最大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甚至一度供货全球90%。
那时候谁敢想象,中国稀土还得靠出口“毛坯货”,再从美国高价买回来,干的是最脏最累的活。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现在全球90%的稀土提炼,轮到中国说了算,马斯克的“感慨”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美国产业断链焦虑的真实写照。
为什么反转得这么彻底?说到底,不是中国的稀土多,而是中国把提炼这件“脏活”干到了极致——技术碾压+成本优势,直接把美国自己的产业打残了。
一场从电视机到导弹的“产业围剿战”上世纪50年代,美国搞出了彩色电视和钕磁铁,稀土突然变得香饽饽。芒廷帕斯矿搭上快车,赚得盆满钵满。那时候美国人觉得,稀土只是个材料,控制了下游市场就够了,上游就交给“别人”吧。
这时候,中国白云鄂博矿露头了,储量全世界第一。但我们那会儿没技术,几十万吨稀土矿,换不来几克高纯提炼产品。怎么办?只能低价出口矿石,贴钱卖“原料”。
这一切直到1974年才开始改写。那年,中国科学家徐光宪一举突破稀土串级萃取技术封锁,结束了“出口矿石、进口产品”的时代。稀土精炼,从此我们也能自己搞了。
可真正压倒美国的,不止技术,还有价格战。美国想赚技术的钱,中国把市场干成了“刺刀见红”90年代,中国市场化改革,大量民间资本蜂拥而入稀土行业。价格战打得飞起,一边拼命挖人,一边互相砸价。
结果如何?中国稀土企业虽然互卷,但价格一路卷到让美国扛不住。1998年,美国的稀土巨头莫利公司扛不下去,关闭提炼工厂,2002年干脆把工厂搬到中国,想着“用中国矿、雇中国工人、赚全球钱”。算盘打得挺精,谁知中国企业一点没给面子:你有技术?我有矿!你想省成本?
我价格卷到底!几轮下来,外资企业非死即伤,不是被收购,就是主动退出。技术,也不是原地踏步。中国稀土行业此后20年,出了上百位院士,工艺代代更新,美国想模仿都找不到老师。
美方曾想“控链于我”,结果成了“链在中国”从当初靠我们供矿,到现在离不开我们加工,这中间不仅是几十年时间的技术突围,更是一个国家产业链建设能力的写照。
中国靠的不是“资源诅咒”,而是把资源变成技术,把技术变成产业,把产业变成全球议价权。
而美国呢?明明矿也有,钱也多,却被自己轻视制造业、迷信外包和金融资本的思路坑了自己。
所以,马斯克一句话不是讽刺,而是现实的自白:美国想“去中国化”?先问问你家稀土去哪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