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建得越来越快,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接连登场。 电磁弹射、隐身舰载机也陆续亮相。 美国却突然调了头,不再一门心思堆航母,反而开始重点发展两栖攻击舰。 当我们还在高歌猛进造航母的时候,美国似乎开始下另外一盘棋了。 难道是我们被带错了方向?
先说美国的动作。 2025年,美国美利坚级两栖攻击舰Tripoli号,正式部署到了日本佐世保。 这是美国最新的两栖舰之一,最大亮点是能搭载将近20架F-35B隐身战斗机,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闪电航母。
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超级航母,但机动快、维护便宜、起降灵活,非常适合短时间内介入第一岛链附近的热点地区。 看得出来,美国海军对这种“比航母小一号、但能打能跑”的舰型越来越感兴趣。
但是两栖舰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造起来的。 据美国海军学会新闻网2025年7月9日的消息,美国正在建造的两艘“美利坚级”两栖攻击舰再次延误,交付时间分别推迟至2026年和2030年。
船厂工人短缺、建造进度跟不上、零部件采购不及时,成了反复延误的主因。 “布干维尔号”还因为主减速器问题、火灾事故等问题,导致整个建造期从2019年一直拉到了现在。
按这个进度算下来,一艘“大甲板两栖舰”从开建到交付,要花上近8年时间,比美国造福特级航母还慢。 这说明美国想转型,转得也不会很轻松。
再看中国这边,节奏可以说是完全不一样。 2012年,辽宁舰服役;2019年,山东舰加入;到了2022年,福建舰正式下水,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电磁弹射时代,舰载战机的起飞方式彻底升级。
在福建舰之后,还有第4艘航母正在酝酿中。 同时中国也在造两栖舰。 075型已经下水多艘,包括海南舰、广西舰、安徽舰,执行任务也越来越频繁。 和美国不同的是,中国是两条路一起走:航母和两栖舰齐头并进,形成体系化协同。
很多人看到美国造两栖舰的速度,转头看看中国还在搞航母,就担心中国是不是方向走错了? 美国是不是故意引我们上钩的? 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两国造舰思路根本不是一回事。
美国目前在海外有大量驻军,同时面临多个可能突发情况的区域。 无论是西太、东欧还是中东,美军都得保证有东西能快速开过去、能打得动,而且成本还不能太高。 像Tripoli这种既能搭载战机、又能临时登陆、还不太贵的两栖舰,就成了个比较合适的选择。
航母目前还是基础配置。 别看咱们已经有了三艘,但真正要形成全球部署能力,其实还差得远。 最简单的例子:美国现役航母11艘,中国3艘;美国已经运营航母80年,中国刚满十年。 美国航母配套有完善的舰载机、保障系统、战斗群体系,中国还在逐步补齐。
我们现在做的,不是照搬美国老路,是把原本就该补齐的短板补上。 航母不是万能,但没有不行。 像亚丁湾护航、远海补给、应对海外突发情况,没有航母就缺乏空中支援手段。 在岛链外行动,岸基战机无法覆盖的地方,航母就是核心保障。 中国继续造航母,是这个阶段需要做的事情。
中国的两栖舰发展也没停,节奏也不慢。 075型多次参与联训,和071型登陆舰、052D护航舰一起完成立体登陆加海上补给加直升机支援的完整演练。
这些舰执行任务区域大多在南海、东海等近海区域,配合海军陆战队进行快速反应部署,也能执行人道主义救援、撤侨等任务。 中国并没有死磕航母,我们同时推进航母和两栖舰建设。
那现在中国是“落后”还是“领先”? 说实话,这种问题没意义。 中美两国的战略背景完全不同。 两者不是谁学谁,是根据自己处境做出的选择。
中国建航母,美国建两栖舰,看起来是路线相反,其实背后各有逻辑。 美国是为了提高灵活性,中国是为了补全远海能力。 未来的海战是什么样,谁也不能百分百预判。
但单靠某一种舰型,谁都不可能包打天下。 建航母也好,造两栖舰也好,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 得根据自己要做什么,配什么样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