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张作霖麾下有个连长,因彩礼不够娶不到媳妇,张作霖眼睛一瞪说:“你没有提我名字吗?”谁知连长哭丧着脸:“本来彩礼只要10块大洋,我一提在大帅府当差,彩礼直接涨到了100块!” 张作霖生于1875年,奉天海城县小洼村人,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好赌,14岁就没了爹,留下他和母亲兄弟姐妹苦熬日子。小时候他跟私塾先生偷学了点字,12岁开始挑大梁,卖过包子,当过货郎,还学了兽医和相马,靠着一股子机灵劲儿在乡间混饭吃。1894年甲午战争,他投了毅军,在营口田庄台当兵,凭着胆大心细当上了宋庆的卫兵,后来升了伍长。战败后他回了老家,1896年拉起杆子当了绿林,在黑山南赵家庙一带干起了“保险队”的买卖,靠打家劫舍闯出点名堂。1901年除夕,他差点被土匪金寿山干掉,靠着机敏跑了,名声反而更大了。1903年清廷招安他,编进巡防营,他当上中、前两路统领,带着队伍把杜立三等土匪收拾得服服帖帖,慢慢把辽西的武装力量捏在手里。辛亥革命时,他帮着赵尔巽镇压革命军,1911年被袁世凯提拔为奉天第二十七师师长,算是正式站稳了脚跟。1916年他当上奉天督军兼巡按使,1919年成了东三省巡阅使,外号“东北王”,权势滔天。1922年他弄了个《奉天省甄用文官章程》,挑了43个文官,还搞了六年制学制,把东北的教育弄得有点起色。1927年他进了北京,当上北洋政府陆海军大元帅,风光得不行,可第二年6月4日,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53岁就没了。 李长顺是张作霖第二十七师里的一个连长,1890年左右生人,个头高,皮肤黑,操练兵的时候嗓门大,动作麻利。1917年他看上了奉天城外一个村子里的姑娘秀兰,秀兰18岁,会针织女红,模样周正,村里人都说她是个好媳妇的料。李长顺攒了点军饷,觉得娶她没问题,就找了媒人王氏去说亲,带了十块大洋当彩礼。这在当时乡下可不是小数目,够一家人吃喝半年。媒人去了秀兰家,秀兰爹陈老汉是个粮商,家里有点底子,坐在堂屋里听媒人把李长顺的底细说得天花乱坠,说他在军里当连长,军饷稳当,前途好。陈老汉听着还算满意,秀兰娘也在旁边掰着算盘合计,觉得这门亲事能成。 可李长顺心急,第二天自己跑去秀兰家,穿着军装,胸前别着铜军徽,想给自己加点分,直接说自己是张作霖麾下的连长,为大帅鞍前马后。这话一出口,事情就变了味。陈老汉一听张作霖的名字,脸拉下来了,觉得这门亲事不能这么便宜了事,彩礼得涨到一百块大洋。十块到一百块,翻了十倍,李长顺傻了眼,攥着军帽说不出话,只能灰溜溜地走了。几天后,他在军营里跟张作霖说了这事。张作霖坐在帅府里,面前放着军报和茶盏,听完哈哈大笑,拍着桌子问他怎么不把自己的名字说响点。李长顺红着脸诉苦,说一提大帅的名字,彩礼直接从十块涨到一百块。张作霖乐了,觉得这事挺有意思,扔给他二十块大洋让他去凑,剩下的自己想办法。李长顺咬牙借了三十块,又找了媒人去陈家磨了好几天,陈老汉看他态度诚恳,彩礼虽然没到一百块,但也差不多了,婚事就这么定下来了。婚礼那天村里热闹得不行,锣鼓响了一整天,李长顺骑着借来的马,秀兰坐着红轿,算是把这门亲事办成了。 婚后李长顺和秀兰住在奉天城郊一个小院里,院子里有两棵枣树,秋天满树红枣,秀兰在家操持家务,洗衣做饭,样样拿得出手。李长顺还在军里干,1920年直皖战争他立了点功,升了营长,经常在外带兵,回来就带点布匹糖果放在桌上,秀兰收下也不多话。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奉系军阀乱成一团,李长顺跟着张学良,参与了东北易帜,投了国民政府。他带兵守过锦州,操练的时候喊得震天响,军旗迎风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奉命撤退,后来卸了军职,回了奉天,用积蓄开了个小杂货铺,门口挂着木招牌,卖些米面布匹。秀兰在家教三个孩子读书,晚上点着油灯,手把手教他们写字,三个孩子都上了奉天的学校,算是跳出了父辈的苦日子。陈老汉晚年生意不好,家里粮食都快没了,李长顺每月送点米面过去,帮着岳父熬过难关。1940年代,李长顺因为当年打仗落下的伤病去世了,五十多岁。秀兰一个人拉扯孩子,靠着针线活和孩子们的孝敬过日子,1974年在天津病逝,八十多岁。村里人茶余饭后聊起这事,都说李长顺当年一提张作霖,彩礼涨了十倍,真是倒了大霉。
民国时,张作霖麾下有个连长,因彩礼不够娶不到媳妇,张作霖眼睛一瞪说:“你没有提我
混沌于浮云
2025-07-21 19:58:4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