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为何不把便宜物资卖给古巴,这样既可解决古巴物资紧缺困境,又能清空咱们过剩的

世界聚焦点 2025-07-21 16:05:30

有人问为何不把便宜物资卖给古巴,这样既可解决古巴物资紧缺困境,又能清空咱们过剩的产品?其实古巴跟朝鲜一样,也是纯纯的无赖;跟印度一类的国家做生意,要做好对方只付定金,不付尾款的准备;跟古巴、朝鲜做生意,他们别说付钱了,能把车皮还给你就不错了。 2010年,咱们和古巴曾经有过一场轰动的合作,那时候宇通客车正铆足了劲往海外闯,就跟古巴签下了一份价值1.84亿美元的大合同,计划要卖过去两千多台客车,当时《人民日报》的整版报道和99%的市场占有率数据,把这场合作包装成“南南合作典范”。 可谁能想到,这场戏的高潮竟是古巴方面长达十余年的无息贷款——他们既不付尾款,也不退货,甚至连车皮都原样扣押,留下宇通在寒风中凌乱。 这场商业闹剧中最荒诞的,是古巴的支付逻辑,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2019年古巴外汇储备还有115亿美元,到2021年就暴跌至90亿美元,2023年更是跌破80亿美元。 可堂堂国家财政真的连区区1.84亿美元都拿不出?显然不是,古巴政府一边拖欠货款,一边在2024年斥资2.3亿美元维修老旧热电厂,还花1.2亿美元续租土耳其的浮动电站。 宇通的遭遇并非孤例,普天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古巴的1.32亿美元应收账款,从2016年逾期至今,即便有古巴国民银行担保,最终也只能全额计提坏账;中能华辰集团与古巴的合作更离奇,279万美元尾款被拖欠多年,最终闹上法庭才勉强追回本金。 这些案例揭示一个残酷现实,在古巴做生意,合同条款不如一张废纸,政府信用抵不过一句经济困难。 古巴深谙“空手套白狼”的精髓,先以市场份额为诱饵吸引投资,再用配套设施绑架合作方,最后以不可抗力为由赖账,宇通当年为拿下订单,不仅建了维修点、备件库,甚至投建了组装厂,结果这些资产都成了古巴谈判的筹码,这种钓鱼式合作,比某些电商平台的砍一刀套路更狠。 而这场持续十余年的商业纠葛,也暴露出中国企业“走出去”时的三大致命伤,一是风险评估的天真,宇通在签约时可能没料到,古巴的外汇储备会像坐滑梯一样暴跌,更没意识到古巴政府的“信用”比哈瓦那的雪茄还不可靠。 二是法律手段的疲软,即便有中信保赔付9900万美元,但这种事后补救无法挽回市场声誉和长期利益。 三是政策支持的错位,当企业在海外遭遇老赖时,我们的驻外机构往往只能充当传声筒,而不是像法国对待印度阵风战机欠款那样,直接采取技术锁定等硬核手段。 这场合作提醒了我们,在国际经贸舞台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计算,毕竟在商言商,再动听的外交辞令,也抵不过真金白银的汇率波动。

0 阅读:1
世界聚焦点

世界聚焦点

聚焦全球,捕捉新闻关键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