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女子因病住院,可住进病房后,她却发现不对劲!自己所在的病房里,竟然是男女混住,而且床与床之间挨得很近,中间也没帘子遮挡,一想到旁边睡了个男人,她就睡不着,直接吐槽:“生病就没尊严了?男女混住还无遮挡!”
据7月20日报道,深夜的病房里,一位女病人借着手机的微光,想找个不打扰人的角度起身。可她无论怎么挪动,都躲不开身边两位陌生男病友的存在感。身体的不适还能忍,心里的憋屈却像块石头堵着。她本以为进了医院就能安心,谁知连最起码的隐私和体面都成了奢望。
三张病床紧挨着,中间空荡荡,没有任何遮挡。她的床位一边是位中年大叔,另一边是位老大爷。为了方便输液,她穿得单薄,到了晚上想喝口水,都得先瞥一眼旁边的人是否醒着,最后往往是把这点念头又咽了回去。
那一夜,她睁着眼直到天亮,越想越不是滋味,一句无声的呐喊在心里翻腾:“难道生病,就不配有尊严了吗?”这种男女混住且毫无遮挡的安排,让她生理上的病痛又添了一层巨大的心理负担。第二天查房,她鼓起勇气向医生提了个最朴素的请求:“能不能帮忙加个帘子?
医生点点头说会反映,可直到她康复出院,那块能让她稍感安心的帘子,也始终没有出现。这块帘子的缺席戳中的正是病人最敏感的神经。人在生病时身体本就脆弱,内心更是敏感。一块布帘,挡住的岂止是视线,它隔开的是尴尬,维护的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尊严。
这份在平时看来微不足道的隐私,在病床上却能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和恢复状态。也因此那位女士“生病就没尊严了”的质问,才引来如此广泛的共鸣。网友们说得直白:“床位再紧张,安个帘子能花几个钱?这点心思都不肯花,还谈什么医者仁心?”
这话虽然糙,理却不糙。病人的心要是不舒坦,病也好得慢。大家普遍认为尊严是人的底线,不该因为生病就打折。一家医院的管理水平和人文关怀,恰恰就体现在这些不起眼的细节上。不过现实也有另一副面孔。
不少住过院的人都清楚,在床位紧张的大医院,多人病房不分男女是常态,能有张床已经算幸运,走廊加床更是家常便饭。于是另一种声音也冒了出来,觉得这位女士有些“矫情”。有人半开玩笑地提醒她,要是不满意可以加钱住单间,尊严自然就回来了;要是被分到走廊上,岂不是更“没尊严”?
这番“实用”建议,听上去头头是道,却不经意间把尊严变成了一项明码标价的增值服务。它也暴露出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当医疗资源紧缺到一定程度,人们似乎就默认了牺牲一部分权利来换取最基本的治疗资格。
进一步看医院男女混住的局面也非一朝一夕形成。据说早年的病房也曾区分男女,但随着病人数量激增,床位周转压力山大,为了效率最大化,这种区分便被逐渐模糊了。更何况即便严格划分了女性病区,也挡不住男性家属的陪护。
若要实现彻底隔离,恐怕成本比住单间还要高昂。在这种逻辑下保命和治疗成了压倒一切的任务,至于个人的感受和体面,似乎只能往后放一放。那么患者对尊严的渴求和医院资源有限的现实,就真的成了一道无解的题吗?
其实未必,承认医院有难处,不等于就要认可现状的合理性。一块成本低廉的床帘,安装也并不复杂,却能给脆弱的病人带来巨大的心理慰藉。这种极具性价比的人性化改造,无论如何都不该被“床位紧张”这个万能理由所搪塞。这考验的并非医院的财力,而是管理的智慧与同理心。
医者仁心,不仅是治好身体的病,也应关怀病人的心。医院多付出一点体谅,就能换来病人多一分信任,这对于紧张的医患关系而言,远比任何空洞的口号都来得实在。
将保障病人的基本尊严视为现代医疗服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小事”,这才是我们真正该努力的方向。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为每一个虚弱的灵魂守护住那份应有的体面,这本身就是治疗的一部分。
用户10xxx21
我又不是没住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