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一句"美国根本不缺稀土,全世界都能挖,但挖出来的稀土都得送到中国加工,"

小斌斌说科技 2025-07-20 23:21:36

马斯克一句 "美国根本不缺稀土,全世界都能挖,但挖出来的稀土都得送到中国加工,"此话一出,美国人当时就破防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稀土开采相对简单,但精炼却异常复杂,矿石通常形似泥土,含有多种稀土元素,分离提纯过程需要数百道化学工序,包括高温熔炼、酸洗处理、杂质剔除等,每一步都对工艺、设备和环保要求极高。   稍有不慎,便会造成严重污染,甚至毁坏生态环境,中国在这方面付出了几十年时间,投入巨大资金与技术,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稀土精炼体系。   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炼,尤其是重稀土元素,几乎全部由中国掌控,这不仅是技术积累,更是对环境代价的承担——很多西方国家因为环保法规严苛,根本无法承担这种高污染的产业。   美国不是没有尝试打破对中国的依赖,十年前重新开启了加州芒廷帕斯矿,但生产过程被复杂的环保审批卡住,复产进度缓慢,德州新建的磁体制造厂到2025年产能也难突破千吨级,远低于中国2018年的产量1%。   更讽刺的是,美厂商从加州运出矿石到中国加工,再进口成品回来,成本高出直接购买中国货三倍,美国高昂的人工和制造成本、繁复的环保审批使得稀土产业链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根本无法与中国竞争。   中国不单单是稀土矿的加工大国,更是将整个产业链从开采到下游高附加值环节都做得极致,以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领域需求的钕铁硼永磁材料为例,全球80%的生产都在中国完成。   换句话说,非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的稀土矿,无论挖得再多,最终都要送到中国才能加工成高性能磁体,才能被特斯拉等高科技企业用作动力电机,矿藏不等于产业竞争力,关键是“谁会用矿、谁能将矿变成优质产品”。   几十年前,美国曾是全球稀土产业主导者,但因环保标准严格和利润空间有限,将这块“脏活累活”产业大量外包给中国,中国一方面承担了环境污染,另一方面积累了宝贵的技术和人才资源。   多年下来,产业链形成“肌肉效应”——长期训练的肌肉更强壮,长期外包的产业则萎缩不堪,现在美国想“夺回”稀土产业主导权,发现并非仅仅靠资金和政策就能实现,技术断层和产业链缺失才是根本难题。   F-35战机中约900磅的稀土材料中,87%依赖中国供应链,风电、手机、电动车等民用领域更是无一例外,马斯克强调的,正是稀土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的垄断,远非单纯资源储量能决定。   虽然很多人喊着“脱钩”、“制裁”,但稀土产业的全球现实告诉我们,这不是谁能自己独立完成的,严格的环保法规、高成本制造、技术壁垒,使得各国合理分工是最优解。   中国近年也在积极推动绿色提炼技术研发,提升环保标准,愿意在公平合作的基础上,与世界分享技术经验,真正解决稀土产业瓶颈的关键,是跨国合作,而非各自为政。

0 阅读:3
小斌斌说科技

小斌斌说科技

欢迎大家给我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