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50年,霍英东送给志愿1950年,霍英东送给志愿军的货物被海盗劫持,他自己也被海盗用枪顶头,霍英东的呼吸仿佛都停滞了,生死一线,他做出了一个决定……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网——霍英东:红色爱国资本家的传奇人生) 2006年,一位香港商业巨擘逝世,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五星红旗,这是国家最顶格的礼遇。这一幕引来不少人议论:凭什么一个商界富豪,能享受如此高的礼遇,他的去世甚至被评价为一个时代的落幕? 要读懂这一切,就得把时间拨回到1950年代初。那时朝鲜战火正酣,中国志愿军在前线死战,后方却因英美禁运,连药品、汽油、轮胎这类关键物资都极度短缺。 香港的爱国商人虽然着急,但在港英当局的严密监控下,谁也不敢轻易触碰这条高压线。就在这个关头,一个年仅27岁、在航运界刚有点名气的年轻人站了出来,他就是霍英东。 他后来坦言,要说当时就有多高的爱国觉悟,那是自欺欺人。可要说纯粹为了钱,也不全是事实。毕竟在香港赚钱的路子很多,没必要选这条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他当时心里想的就是既然国家需要,那我就要站出来。 这一站,就是九死一生。霍英东的船队不仅要躲避港英当局的缉私船,还要提防海上横行的海盗。他曾单枪匹马去澳门从海盗手里赎回被抢的物资,结果枪口差点顶在了脑门上。物资没了,幸好人还是毫发无伤地回来了。 面对这种局面,霍英东的脑子转得飞快。他的船队白天就藏在偏僻的小渔村里,看着跟一堆破船没什么两样。可一到夜里,巡逻船一松懈,这些船就跟幽灵一样滑进大海。 为了过关,货箱上的标签五花八门,什么“化工原料”、“汽车零件”,甚至还有“鱼饵专供”。船的外壳故意搞得锈迹斑斑,可船舱里却装着好几台大马力发动机,一有风吹草动,立马就能加速甩开追捕。 整整三年的时间,霍英东的团队几乎每天都熬到深夜开工,玩命地把一船船物资抢运到深圳蛇口。这条用命赌出来的运输线,成了志愿军在前线的“生命线”。 这段经历彻底改变了霍英东。赚钱不再是唯一目的,他看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一种难以言说的民族自豪感,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这份玩命的胆识和深入骨髓的家国情怀,并非凭空而来。霍英东的出身,在香港富豪里是最苦的。他生在水上人家,7岁时父亲翻船遇难,没过多久,两个哥哥也葬身大海。 母亲带着他姐弟搬进棚户区,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日军侵占香港后,他初中没读完就辍学打工,当苦力,做学徒,什么苦都吃过。他抗战爆发后改名“英东”,希望自己和国家能够英姿影子雄发与东方。 这场战火的洗礼,让霍英东的格局远超一般的商人。当中国大陆推开改革开放的大门,霍英东的是最早一批回内地投资的香港商人,那时的港英政府对他盯得很紧,他要去蛇口谈生意,甚至只能偷偷坐游艇过去。 他投建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级酒店。在当时,这种高档场所普通人想都不敢想,可霍英东却力排众议,坚持对所有市民开放参观。他的儿子后来解释,自己的父亲想让更多中国人亲眼见证中国的发展。 2000年,抗美援朝50周年纪念活动,霍英东是唯一受邀出席的香港代表,坐在他身边的是无数抗美援朝志愿老兵。这是国家对他半个世纪前那场“赌命”运输的最高肯定。 有人曾问他,当年为什么要做那些冒险的事?他的回答只有六个字“国家需要,我愿意。” 这六个字,是他跌宕一生的最好概括,也为他灵柩上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写下了最无可辩驳的注脚。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他选择了一条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牢牢绑在一起的路,也因此活成了一个无法复制的传奇。
[太阳]1950年,霍英东送给志愿1950年,霍英东送给志愿军的货物被海盗劫持,
韫晓生
2025-07-20 17:06: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