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埃及、沙特、阿联酋和塞尔维亚这五个国家,齐刷刷地向中国下单,采购大量武器。伊朗瞧上了在印巴空战大显神威的歼-10CE,埃及买了红旗-9BE防空导弹,沙特、阿联酋、塞尔维亚也纷纷入手中国无人机和防空系统。 几乎在同一时期,埃及、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远在欧洲的塞尔维亚不约而同地与中国达成军购协议,五个国家形成了一股指向中国军工产品的采购浪潮。 这股浪潮并非偶然,它源于实战效果的验证、性价比的吸引力以及政治条件的宽松,正在重塑中东乃至更广大地区的军事平衡。 伊朗空军装备的主力机型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F-4和F-5,这些老旧的战机在2025年6月与以色列的冲突中显得力不从心,甚至难以有效起飞拦截以军空袭。 面对这种被动局面,伊朗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的歼-10CE战斗机。 这款战机在2025年5月的印巴空战中表现抢眼——巴基斯坦空军使用它在克什米尔空域击落多架印度战机,其中包括法国先进的“阵风”战斗机,而自身无一损失。 埃及的选择聚焦于防空能力的跃升,这个扼守苏伊士运河的国家长期依赖苏联时代的萨姆-2、萨姆-3防空系统,近年采购的德俄装备又因美国《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案》的掣肘而问题频出。 沙特阿拉伯的采购策略则展现出老练的平衡艺术,作为美国传统盟友,沙特一边与美国签署1420亿美元的军售合同购买F-35战机,一边秘密引进中国东风-21中程弹道导弹,并计划采购歼-35A隐身战机。 2025年7月,沙特更以120亿美元订购了12艘中国052D驱逐舰,目标是打造中东最强海军。 这种“双轨并行”策略源于对美国安全承诺的疑虑,也基于对中国武器实战效果的认可——沙特此前引进的“沉默猎手”激光防空系统,拦截胡塞武装无人机的成功率高达92%。 阿联酋和塞尔维亚的采购同样引人注目,阿联酋不仅引进了中国火箭炮生产线,其特种部队采用中国定制指挥系统后,作战反应速度提升了400%。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亲自视察该国“翼龙-3”无人机基地,肯定这些中国无人机是守护领空的“眼睛”。 而埃及正在商谈引进“枭龙”战斗机生产线,阿联酋多次考察中国L-15教练机,技术转让和本地化生产的新合作模式正在铺开。 面对中东多国转向中国装备的局面,以色列通过外交渠道表达担忧,尤其试图阻止伊朗获得歼-10CE。 这一轮采购潮背后,是国际军贸格局的深刻变化。俄罗斯因俄乌冲突导致军火出口受限,传统市场出现空缺。 而中国装备凭借性价比和可靠性赢得信任,红旗-9BE防空导弹在巴基斯坦的实战中成功拦截了印度S-400系统发射的导弹,打破了“S-400不可战胜”的神话。 五国订单背后,是各国对战略自主权的共同追求。这些国家用订单表达了对“零政治捆绑、全周期维护、定制化开发”模式的认可。 中国军工产品进入中东和欧洲市场,不仅是金属与芯片的流动,更代表着一种新合作范式的确立,它让购买国获得了说“不”的底气,也在硝烟弥漫之地,为自主选择的安全道路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伊朗、埃及、沙特、阿联酋和塞尔维亚这五个国家,齐刷刷地向中国下单,采购大量武器。
牛掰人物
2025-07-19 10:54:2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