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5月,国军上将庞炳勋、少将邵恩三被日军包围。日军喊话投降,邵恩三表示绝

乐山悦水闲情 2025-07-18 16:05:19

1943年5月,国军上将庞炳勋、少将邵恩三被日军包围。日军喊话投降,邵恩三表示绝无可能,举枪自杀,庞炳勋犹豫再三后,放下了武器。 这场悲剧的序幕早在一个月前就已拉开,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吉本贞一亲自制定了"太行作战"计划,调集第三十六师团、第六十九师团以及独立混成第四旅团,总兵力超过五万人。 日军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彻底摧毁盘踞在太行山区的国军第二十四集团军。 而当时国军第二十四集团军却是一个四分五裂的集团军,胡宗南系统的二十七军根本不听调遣,新五军军长孙殿英更是早有异心,真正忠于庞炳勋的,只有马法五率领的第四十军两万余人。 4月29日,当日军兵分十路发起进攻时,孙殿英迅速倒戈,这位曾经盗掘慈禧陵墓的军阀,带着一万多人马投向日军,还主动充当向导,局势急转直下,二十七军和四十军被截成数段,各自陷入苦战。 庞炳勋带着总部人员向西北方向突围,最终退守到林县西北马鞍山的一处天然山洞,这个山洞位于海拔1200米的悬崖之上,洞口狭窄,只容两人并行,内部却能容纳百余人。 庞炳勋的少将高参邵恩三迅速组织防御,在洞口外围构筑了三道防线,利用山石作掩体,部署了四挺轻机枪。 但是致命的失误发生在5月2日深夜,庞炳勋的烟瘾发作,浑身颤抖冷汗直流,他强令副官张德明下山购买鸦片,张德明带着两名士兵摸黑下山,刚进入山下的小镇,就落入了孙殿英布下的天罗地网。 在日军翻译官的严刑拷打下,张德明供出了庞炳勋的确切位置,5月3日下午4时,日军第六十九师团的一个大队,在孙殿英部的引导下,悄然包围了马鞍山。 日军的第一波进攻在下午5时发起,他们先用九二式步兵炮轰击山洞周围,然后以小队为单位轮番冲锋,邵恩三亲自操作一挺机枪,打退了敌人三次进攻。 但守军的伤亡也在急剧增加,不到一个小时,外围阵地的五十多名士兵只剩下不到二十人。 夜幕降临日军暂停了进攻,山洞里庞炳勋瘫坐在地上,他的左腿旧伤复发,疼痛难忍,这是1930年中原大战时留下的枪伤,子弹打碎了他的腿骨,虽然保住了腿,但每到阴雨天就会剧痛。 第二天清晨,扩音器里传来孙殿英的声音:"庞司令,别做无谓的抵抗了,您就这点人还能撑多久?一小时内不出来,皇军的重炮就要轰平这座山了!" 邵恩三听到这话,转身走到庞炳勋面前:"司令,咱们宁死不降,还记得我在临沂石壁上刻的那句话吗?'国难当头,吾辈军人当以死赴之',今天就是践行诺言的时候了。" 庞炳勋看着洞外,又看看身边仅存的十几个伤兵,长叹一声:"恩三,你看看这些弟兄,都是跟了我多年的老兄弟,就这么死了,值得吗?" 邵恩三没有再说话,他整理了一下军装,从容地走向洞口,在朝阳的照耀下,这位40岁的将军举起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枪声响起,他的身体缓缓倒下,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山石。 目睹这一幕的日军士兵都为之动容,带队的日军大尉命令停止射击,他知道,山洞里的抵抗已经结束了。 半小时后,孙殿英亲自进入山洞,他看着庞炳勋,语气里带着威胁:"老庞,你儿子庆振现在就在山下,是跟你一起死,还是都活着,你自己选吧。" 庞炳勋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这个曾经血战台儿庄的老将,最终选择了苟活。 汪精卫政权对庞炳勋的投降如获至宝,不仅保留了他的集团军番号,还加封他为军事委员会委员,但是历史不会忘记,在那个血色黎明,一位叫邵恩三的将军,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军人的尊严。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乐山悦水闲情

乐山悦水闲情

乐山悦水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