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国军上将陈仪被押去刑场,监刑的蒋鼎文给他送来酒菜,陈仪怒斥:不必了,若念旧情,给个痛快!谁知,这句话竟让背叛者汤恩伯遗臭万年。 这场人间悲剧始于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当时国民党王牌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全军覆没,师长张灵甫阵亡,震怒的蒋介石当众羞辱汤恩伯,拳打脚踢至其满脸是血,最后跪着爬出客厅。 满腔委屈的汤恩伯投奔义父陈仪,哭诉后甚至表示要自杀,陈仪竭力安慰,并以自己的经历与汤恩伯达成"反蒋"共识,埋下了日后两人共同命运的伏笔。 1948年初,蒋介石任命陈仪为浙江省主席,临行前陈仪与汤恩伯有过一番密谈,两人决定在适当时机与中共取得联系。 到了8月,中共与陈仪达成口头协议,陈仪、汤恩伯不得逮捕中共地下党员,条件允许时予以释放,中共不追究二人过去行为,全国解放后二人享受民主待遇,还可担任军政要职。 1949年1月27日,解放军兵临长江,陈仪见大势已去,特派外甥丁名楠带亲笔信赴上海动员汤恩伯起义,信中详细列出五条:释放政治犯、停止修筑工事、保护公物不得破坏、按民主主义原则改编部队、取消战犯名义给予相当职位,汤恩伯表面答应却迟迟不露面。 中共地下党员冒险向陈仪传递警讯,汤恩伯已被蒋经国收买,将出卖陈仪,但是陈仪始终不信:"恩伯和我的关系,你是知道的,他就像是我的儿子,志安场的房子就是他送我的,这次我来浙出于他的劝告,反蒋是他先提出来的。" 陈仪却错信人心,让人没想到的事,汤恩伯为表忠于蒋介石,将陈仪密信一面拍照寄往行政院,一面送奉化告密蒋介石。 2月24日,陈仪被押上囚车时,回头对家人说:"我一生糊涂,只有这次做对了,你们不要为我难过,我死亦无憾。" 4月30日,陈仪被押往台湾基隆要塞,囚禁后转至台北万华宪兵第四团看守所。 5月19日,蒋介石亲下手谕"枪决可也",命毛人凤办理,审判中汤恩伯竟出庭作证:"我对犯人陈仪,一生受恩深重,难以言喻,正图报不暇,何肯检举他?只因我忠党爱国情深,不得不忍痛检举。" 6月18日清晨,陈仪被押往刑场,他身穿白色西装,系着领带,神情从容,既无哀求也无恐惧,蒋鼎文送来酒菜,陈仪断然拒绝:"不必了,若念旧情,给我个痛快,"枪声响过,67岁的陈仪倒下。 陈仪的干女儿、汤恩伯的妻子王锦白不顾丈夫反对,带着三女一子,只留下最小的女儿汤国丽在台湾,去美国定居,从此与汤恩伯断绝关系。 陈仪被安葬在台北郊外,墓碑只写"陈公退素之墓",不敢署名,2011年,陈仪的外孙项斯文将其骨灰偷偷背回上海,2014年6月终于安放在杭州安贤园,算是魂归故里。 英雄自有后人评,历史终将还其公道,1980年,陈仪被追认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贡献出生命的爱国人士",而汤恩伯的"忠党爱国",只换来了永远的骂名。
1950年,国军上将陈仪被押去刑场,监刑的蒋鼎文给他送来酒菜,陈仪怒斥:不必了,
乐山悦水闲情
2025-07-12 15:10:04
0
阅读:101
兔子
汤恩伯出卖义父陈仪是不得已而为之,陈仪外甥丁名楠书信被时任汤恩伯司令部秘书长(保密局特工胡)拍了照,再由毛人凤转告蒋介石,蒋要汤做出选择,要么告白陈仪通敌,要么汤与蒋为敌,汤无奈苦求留陈性命,最后都没有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