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回击特朗普通牒,16万俄军将全线进攻,朝鲜大军在后方坐镇 这一回,轮到普京“开卷答题”了。 特朗普前脚刚放话,“给你50天,不停火就加码制裁”,后脚普京干脆连回应都懒得回应,直接用行动上了大分——16万俄军整装待发,乌东三大军事要塞被钉上了攻势清单。 表面上是威胁,实则是给了普京一个冲刺窗口。50天,既是美方观望期,也是俄方突击期。 这波操作,美国人自己都承认了。 CNN分析得很明白——普京不是被通牒吓住,而是抓住了这个时间差,全力推演一场“夏季攻势”。 三个目标,乌军的喉管 波克罗夫斯克、科斯特扬季尼夫卡、库皮扬斯克。 这三座要塞不光是地图上的地名,更是乌克兰顿巴斯防线的“三颗钉子”。一旦被拔掉,俄军能顺势打通顿涅茨克全线,再一路向西推进,吃掉整个哈里科夫方向的防线。 而现在这仗已经不是纸上谈兵了。乌克兰那边自己都承认,俄军已经开始围绕波克罗夫斯克推进,占据周边多个村庄,切后路、压前线,前戏已经开打。 有意思的是,乌方军官居然还用“阿夫迪夫卡之战”来类比——意思很明白:守得住,代价是伤筋动骨;守不住,可能连骨头都不剩。 这个类比没错,但透露了两个关键信息: 一、乌军主力已经很吃紧。 二、即使守得住,也未必能换到后方补给和战线调整的时间。 换句话说,这三座要塞,乌克兰是输不起的,但俄军看得出来,也不打算让他们“赢得起”。 空袭是前奏,大军才是正戏 俄军这次打得非常系统。 前期空袭铺垫情绪,打击后勤、炸毁补给、扰乱信心——这是给“夏季攻势”做心理按摩。而这16万俄军的核心任务,就只有一句话:往死里打,打穿顿巴斯。 你看得出来,普京不信“谈”,也不图“稳”,他现在要的是一场能进谈判桌的“胜仗”。 别忘了,普京最会干的事就是——边打边谈,但“谈”的前提,是“你得先扛不住”。 而让乌克兰扛不住的,可能还不止是俄军这16万。 金正恩,坐镇后方的“稳定器” 这事最炸眼的,不是俄军集结,而是——朝鲜要来了。 根据乌克兰放出来的情报,金正恩已经拍板支援,打算派出多达3万人的朝鲜军队,进入乌克兰后方,给俄军站岗放哨。 你可以质疑这支部队战斗力有多强,但不能否认,它的象征意义实在太大了。 第一,这说明俄朝之间的军事合作已经不再遮遮掩掩了,从“送炮弹”进化到了“送人”。 第二,有朝鲜部队守在俄军后方,俄方的战略布防灵活度提升一大截。什么叫“腾出手来”?这就叫“后顾无忧”。 第三,金正恩也不傻,他不把部队送到一线,不碰北约和美军的红线,留在后方,既能刷存在,又能稳稳安全。 说得再明白一点,这就是朝鲜用“人”帮俄罗斯把阵线拉长了,让美乌的战略算盘复杂了一圈。 特朗普的“通牒”,反成了“剧本” 现在问题来了——特朗普这张“通牒牌”,到底想干嘛? 是打?不是。是吓?也不是。 他只是想立个台阶,为自己未来的对乌政策腾出操作空间。 看起来是警告普京,实际上是敲打泽连斯基,“你要能扛住,我就继续投点资;你要扛不住,那我就跟普京谈”。 要知道,特朗普最怕的是两件事: 一,俄乌僵局继续烧钱,美国国内反弹。 二,战场上乌克兰崩盘,自己要擦屁股。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先放狠话,再看风向”的做法。 只不过,这波狠话没吓住普京,反而让后者兴奋得跟打了肾上腺素似的。 结语:不是通牒,是破局的前奏 现在的局面,其实早就从“乌克兰战争”变成了“美俄博弈”的外显。 普京的逻辑是:打得越狠,谈得越硬。 特朗普的算盘是:撑到选举,别烂摊。 而乌克兰,在这场大棋局里,正在被逼进一道最难的选择题:守,要不要命;撤,没了牌。 最后要说一句,如果俄军这次真打穿三座要塞,拿下顿巴斯核心,那将是整个战争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 到时候再谈什么“停火”,就不是原价清仓了,是普京自定价——“我打下来的地,谁也别想拿走”。 这个局,越来越像是一场“谁先眨眼谁就输”的长跑。 但现在看起来,眨眼的人,不会是普京。
“打莫斯科”风声未平,特朗普又改口,17套爱国者紧急援乌,中国发出罕见预警,战火
【4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