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一辆卡车直冲冲地撞向周总理,来不及躲闪的周总理做了最坏的打算,就在这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总理平时最烦搞特殊,那会儿他坐的是辆苏联车,司机老杨经验丰富,总理爱坐在后排靠左。
那天正下着雨,老杨开着车,载着总理去钓鱼台国宾馆见越南贵客范文同。
卫士长就坐在总理旁边,雨刮器哗哗刮着水,车开过西四牌楼那人挤人的地方,路总算宽了点。老杨刚想加点速,心还没落地,大事来了!
展览路南口附近,一家工厂的大门里头,“呼”地一下就冲出来一辆大卡车!按说它该往右拐,各走各的道儿,没事。
但奇怪的是,这卡车愣是没右拐,眼看要跟总理的车碰头了,它突然来了个大调头,车头一偏,直接在马路中间逆行,油门像是焊死了,笔直地就朝总理的座驾撞过来!
“坏了!”老杨头皮嗡地就麻了,浑身汗毛直立!但他这个老把式不是白当的,手上动作比脑子还快。
一边哔哔地按喇叭把喇叭按得山响,一边赶紧往右打方向想躲开。
猛一瞅右边,完了!一根粗壮的水泥电线杆子跟堵墙似的立在那儿,往右拐就得撞上去,车毁人亡就在眼前。
没别的路了!老杨想都没想,牙一咬,方向盘猛地向左打死,车子刷一下就冲到了对向车道!这是要冒死跟那疯卡车来个“擦肩而过”。
车里面几个人都懵了!前面的卫士长成元功和秘书何树英,人往前扑,想用身子挡住总理。
咱们周总理呢?那一瞬间,真以为躲不过了。
他两只手死死抓住车里的把手,双臂架起来护着头,整个人拼了命地往前排座椅上顶,腰腿暗暗使劲儿,做好了迎接撞击的准备。这可是生死关头啊!
也得亏老杨手上的功夫到了家,真玩出了“铁匠绣花”的活儿!
就在卡车眼看贴上来的瞬间,轿车冒着巨大的侧翻风险,刷!轮胎擦着地面几乎拐成了直角,硬是和那横冲直撞的卡车车身“蹭”了过去!
真的是只差那么一丝丝,万幸万幸,车没翻,人没事。车里头,总理和后座的卫士长,都差点被甩到前排。
但这事儿邪门儿就邪门儿在卡车那头,它闯了这天大的祸,撞总理的车啊!
事后卡车司机啥事儿没有似的,方向盘一打,慢悠悠地在路当中画了个大圆圈,跟没事人一样,一声不吭地,又溜达着开回刚才出来的那个厂门里了!
这下好了,车里的人,从老杨到总理,心里都“咯噔”一下:这他妈是意外?还是有人成心要干点啥?疑云一下子就罩上来了。
老杨气得肺管子都要炸了,可总理还有外事任务等着,耽误不起。
他强压着火,手稳稳当当把车开到了钓鱼台国宾馆。等
车停稳,总理解开安全带,还在那儿喘粗气,刚才那一下实在是太凶险了。
不过总理是谁啊,多大的风浪没经历过?很快他就定了神。
他先拍了拍老杨的肩膀:“老杨啊,今天全靠你这手好技术,咱们这命才算捡回来。”
接着转头立刻对工作人员下了死命令:“回去马上查,一定要把这事情查个清清楚楚,水落石出!”
公安部门的动作真叫个快,没两天工夫,事情全弄明白了。结果一出来,大家都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压根儿不是什么潜伏的特务搞破坏!开那辆惹祸卡车的,是那厂子里一个普通的维修工!
那天他跟班长软磨硬泡,把车钥匙要来了,想着在大门口这块空地儿“练练手”。
新手两眼一抹黑,光顾着摸方向盘看倒车镜,根本就没注意外面路上有没有车。
他自个儿都不知道,他那一下鲁莽的调头逆行,差点就把新中国的总理给……
直到公安同志真找上门了,他一听是撞总理的车,当场吓得脸煞白,腿肚子直哆嗦,话都说不利索,以为这辈子完了。
厂里领导也是后怕得一身冷汗,赶紧拍桌子:“开除!必须开除!惹这么大的篓子!”
报告送到总理手上,总理一听是这么个荒唐原因,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胡闹!” 能不气吗?马路上是人来人往的地方,当成自家练车场了?这完全是不顾人命瞎胡来!
总理事后越想越后怕:要不是老杨经验超神,车子性能也够硬,关键那一下急转弯没翻车,这后果……别说总理自己,连同车的卫士长、秘书,甚至路边的行人,搞不好就是一起死伤惨重的恶性事故!
但总理接下来的处理,让人打心眼里服气。
他没有因为自己差点送命,就要求对这个维修工“往死里整”。
他专门叮嘱去办案的同志:“事情已经调查清楚了,就是个不懂规矩、鲁莽的新手司机。
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交通法规摆在那儿呢,该怎么办怎么办。
不能因为他这次差点撞到的是我周某人,处罚就额外加重!一码归一码!” 这话掷地有声,真正的公私分明,法治精神。
最终,那个维修工仅仅受到了警告处分,饭碗保住了。可以想象,这件事会如何刻在他心里一辈子!总理的不杀之恩,是他做人做事的永久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