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签了,埃及也签了,美国要慌了。 之前是东盟十国,加上中东六个国家,到现在,

天天纪闻 2025-07-18 09:48:34

巴西签了,埃及也签了,美国要慌了。 之前是东盟十国,加上中东六个国家,到现在,已经有32个国家与咱们签订了本币互换和贸易本币结算的协议,规模已经达到了约4.5万亿人民币。 长期以来,美元凭借全球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牢牢掌控着国际金融秩序。任何国家做进出口生意,都得先把自家货币换成美元,再用美元支付。这不仅增加了交易成本,还让各国经济命脉受制于美国货币政策。 比如美国一加息,新兴市场就得跟着遭殃,资本外流、货币贬值的戏码反复上演。但现在情况变了,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尝试甩开美元,直接用本国货币跟中国做生意。 巴西的加入是个关键转折点。作为南美最大的经济体,巴西跟中国的贸易额一直居高不下。2024年前10个月,双边贸易额就达到1.1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 巴西的大豆、铁矿砂等资源性产品,在中国市场占比超过七成。过去这些交易都得通过美元结算,汇率波动让双方企业苦不堪言。现在有了本币互换协议,巴西企业可以直接收人民币,中国买家也能用人民币支付,省去了中间兑换美元的环节,既降低了成本,又规避了汇率风险。更重要的是,巴西央行已经把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这意味着人民币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正在稳步提升。 埃及的加入同样不容忽视。虽然埃及的经济体量比不上巴西,但它地处亚非欧交界处,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国家。埃及每年从中国进口大量商品,本币结算协议的签署,不仅能缓解埃及的外汇储备压力,还能为中国商品进入非洲市场提供更便捷的通道。 更关键的是,埃及的这一动作可能会带动更多非洲国家效仿,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非洲的使用范围。毕竟,非洲国家长期受制于美元债务,本币结算为它们提供了一条摆脱美元束缚的新路径。 这一系列动作对美元霸权的冲击是全方位的。首先,美元在全球贸易结算中的份额正在下降。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美元在全球交易中的占比已经从2008年的85%降至目前的59%。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在能源、矿产等大宗商品交易中使用本币结算,比如中国与俄罗斯的石油贸易、印度与阿联酋的天然气交易。其次,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也在动摇。 截至2024年,已有80多个国家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升至2.45%。这意味着各国央行开始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转而寻求多元化的储备资产。 美国对这一趋势的反应堪称激烈。特朗普政府曾威胁对巴西商品加征50%的关税,试图阻止金砖国家推进本币结算。美国还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向阿根廷施压,要求其终止与中国的本币互换协议。 更离谱的是,美国国务院拉美问题特使卡罗内竟然公开指责中阿本币互换是“勒索机制”,这种毫无根据的抹黑,恰恰暴露了美国对美元霸权衰落的焦虑。 但美国的打压似乎收效甚微。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过度依赖美元意味着将经济安全置于美国政治风险之下。俄乌冲突期间,美国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的行为,更是给各国敲响了警钟。 如果说之前各国对“去美元化”还心存疑虑,那么现在这种疑虑已经被现实的危机感所取代。印度、土耳其、阿根廷等国纷纷加快本币结算的步伐,就连美国的盟友以色列也开始发行人民币债券。 本币结算的普及还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跨境支付系统的多元化趋势不可逆转。中国的CIPS系统、俄罗斯的SPFS系统、伊朗的Shetab系统等,正在逐步取代SWIFT的垄断地位。 其次,国际金融市场的格局正在重塑。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的占比已升至第三位,离岸人民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香港的人民币存款余额超过1万亿元,贷款余额接近7000亿元。更重要的是,金砖国家正在推进“金砖清算”项目,试图建立一个完全脱离美元的支付体系。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并非没有应对之策。其一,美国试图通过加息和缩表来吸引资本回流,稳定美元汇率。但这种做法不仅加剧了新兴市场的动荡,也让美国国内经济承受巨大压力。 其二,美国加大了对盟友的游说力度,试图阻止更多国家加入本币结算阵营。但欧洲国家对美国的信任度已经下降,法国、德国等国开始在部分贸易中使用欧元结算。其三,美国试图通过技术封锁和制裁来延缓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但这种做法反而激发了各国寻求替代方案的决心。 从长远来看,美元霸权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将选择与中国进行本币结算。这种趋势不仅符合各国的经济利益,也是国际金融体系多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美国如果不能正视现实,继续固守霸权思维,只会加速自身的衰落。而对于中国来说,推动本币结算不仅是经济战略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举措。

0 阅读:1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