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通讯员王小山去送一份重要的机密文件,路上他无意间发现了一只日军军用信鸽,

文栋说明星 2025-07-17 18:03:36

抗战中,通讯员王小山去送一份重要的机密文件,路上他无意间发现了一只日军军用信鸽,正当他准备打开鸽子脚上携带的纸袋时,一队日军盯着他走了过来,危急时刻,王小山的一个动作救了自己一命。 深绿的大别山脉在八月的太阳底下一层层叠着。 王小山那年刚满十五岁,身上的白土布衣裳磨出了好几块补丁,鞋头也顶出了窟窿。 这小子爹娘都不在跟前了——爹叫日本人打死,娘带着妹子逃荒要饭去了。 他自己放牛逃出来时撞上个做小买卖的新四军干部,就这么跟着到了部队,当了沿江团的通讯员。 这回任务要紧得很,团长亲手把封了火漆的密信递到他手里:“小山子,脑袋拴裤腰带上也得送到贵东县委!” 孩子嘴里应得干脆,心里却像揣了只活兔子。 山道弯弯曲曲晒得发白,两旁的茅草叶子纹丝不动。 耳朵里突然钻进“扑啦啦”的响动。 一只灰鸽子翅膀一收落在他脚前头的青石板上。 王小山眼尖手快,一探身子就捂住了这灰家伙。 鸽子腿硬邦邦的,扎着个小竹筒。 这孩子头皮猛地一紧。 上回听团政委讲过,日本鬼子就爱用这玩意儿传信! 他脖子后面汗毛倒竖,左右一扫,魂都差点飞了——山冲路口冒出几个黄军装,枪明晃晃地扛在肩上,叽里咕噜地指着他冲过来。 前后也就二三十步路。 王小山脑子里嗖嗖地过电。 信鸽放了?鬼子肯定要搜身。 竹筒拆下来?更糟,明摆着找事。 怀里那封要命的密信往哪藏?火烧眉毛也来不及了! 这小子身子发僵,眼瞅着那个领头的鬼子官劈手就把鸽子夺了过去。 鬼子军官把灰鸽子翻来覆去地掂量,手指头捻着竹筒转了两圈,瞅着上面的封口原封没动,紧绷的脸倒松了松。 他回身对那几个端枪的呜噜了一句什么,那几条枪慢慢放了下来。 军官伸着大拇指往王小山鼻尖前一戳,嗓门又粗又硬:“小孩!你的,大大的好!” 那伙人晃着肩膀走远了,王小山这才敢把憋在嗓子眼的那口唾沫狠狠啐在滚烫的石板上。 这孩子后来在部队里摸爬滚打了好些年,从小通讯员一路当上了团级政委。 他当年的顶头上司、后来的老战友陈广顺,前些年还在口述历史里咂着嘴提这段:“小山子命硬!那年要不是他临到头硬挺着没动那鸽子腿,十个脑壳都不够鬼子砍的!” 如今在干休所里遛弯的老政委,腿上还留着当年行军落下的寒气,可走路那利索劲儿,活脱脱还是那个在石头缝里蹦跶的少年模样。 他把那只鸽子当个乐子讲给孙子听:“急红了眼反倒要定下神,一哆嗦,命就没了!”   信息来源: 《皖江抗日根据地革命回忆录》 《从通讯员到老政委:王小山的革命足迹》

0 阅读:124

猜你喜欢

文栋说明星

文栋说明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