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后,不要火化,因为我没有舍利。”2012年,星云大师临终前给弟子交代后事,

虎虎聊娱乐 2025-07-17 17:56:25

“我死后,不要火化,因为我没有舍利。”2012年,星云大师临终前给弟子交代后事,不料在他圆寂后,弟子们却偷偷将遗体火化,令人惊讶的是,竟烧出25颗舍利子。   舍利子,作为佛教中极为重要的圣物,承载了深厚的宗教意义和历史文化价值。它的形态多为圆珠或圆锥状,颜色灰白或棕色,源自释迦牟尼佛或其他高僧的遗骸经过火化或自然风化后所形成的结晶体。这些小小的晶体是佛教徒对已故大师的纪念和崇拜的象征,更因其神秘的力量和象征意义,被信徒视为能够带来庇佑的圣物。   佛教经典中多次提到舍利子的神奇属性,认为它既是智慧的象征,也具备治愈疾病、保佑平安、解脱烦恼等神奇作用。在佛陀入灭后,遗体经过火化,舍利子从中分离出来,佛教弟子将其珍藏并分发到各地寺庙和信徒中。据《法华经》、《华严经》及《涅槃经》中的记载,舍利子成为了佛教教义的重要象征,承载着传递佛陀智慧与慈悲的使命。   然而,在唐朝时期,佛教寺庙中的舍利子成为了盗墓贼觊觎的目标。佛教影响力的扩大,让舍利子在信徒心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很多寺庙内珍藏着这些圣物。由于其稀缺且具有神秘力量,部分不法分子开始窃取舍利子进行非法交易。   为了保护佛教圣物,唐朝政府不得不出台了一系列法令,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禁盗舍利令》。这项法令旨在防止舍利子被非法贩卖或损坏。然而,尽管有了法令的约束,盗取舍利子的事件仍时有发生。   舍利子的存在逐渐成为了佛教文化的一部分,吸引着无数信徒前来朝拜。信徒们通过与舍利子的接触,来感受佛陀的智慧和慈悲,从而引发心灵的共鸣与净化。   在今天,舍利子依然是许多寺庙的珍贵圣物,尽管现代社会中对于舍利子的理解与崇拜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它所代表的佛教智慧与慈悲精神,依然深深地植根于信徒的心中。   回到1938年冬天,11岁的李国深随母亲逃难来到南京城外的栖霞寺。此前,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残酷大屠杀,李国深的父亲也在那段日子里失踪,母子二人逃亡途中一直未能找到他的下落。   栖霞寺里早已挤满了上千名无家可归的难民。寺中僧人们见到这对饱受战乱之苦的母子,立即将仅有的食物分享给他们,并尽最大努力收留所有来寺中求助的老人孩子。李国深亲眼目睹了佛门弟子们的大慈大悲之举,内心受到极大触动。   在栖霞寺安顿下来后,李国深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要皈依佛门出家为僧,在寺中修行,以报答僧人们的恩德。次年,他正式剃度,法名"悟彻",开启了修行之路。   年轻的悟彻法师勤奋好学,努力参悟佛法真谛。他每天都要打扫寺院、劈柴烧水,勤恳的修行磨砺了他的意志,也让他对佛法有了更深的领悟。18岁那年,凭借过人的智慧和努力,他考入南京国立佛学院专研佛学。   在藏经阁埋首研读佛经典籍的某日,悟彻无意中翻到一幅栩栩如生的星云图。他暗下决心,要像天空繁星般光耀世间,像无垠星云般普度众生。于是,他给自己起了个新的法号——"星云"。   正是凭借着这份济世救人的菩提心,日后的星云大师提出"人间佛教"理念,身体力行,广泛接引信众,为苦难众生点亮心灯,谱写了一曲曲人间佛法的慈悲赞歌。     2023年2月,一代高僧星云大师在台湾佛光山圆寂,世寿95岁。在此之前的2012年,已86岁高龄的他曾明确告诫弟子,自己肯定没有舍利子,死后不要火化。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他圆寂后,弟子们仍然秘密地将他的遗体火化了。   当弟子们打开装着星云大师骨灰的坛子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竟然在里面发现了25颗晶莹剔透的舍利子!消息传出,立即在佛教界引发轩然大波。毕竟生前大师曾反复叮嘱没有舍利,而且依照佛教的观念,高僧圆寂一般都不会留下舍利子。   外界对此议论纷纷,一些人质疑弟子们不顾大师遗愿私自火化遗体的做法欠妥,另一些人则认为即便有舍利,那也是弟子们的一厢情愿,并非大师本意。对于社会各界的种种争议,佛光山方面至今未正面回应。   星云大师一生致力于弘扬人间佛教,悲悯济世,广结善缘,他树立的慈悲正念和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本身就已经充分证明了他堪称当代"活菩萨"的高僧身份,真正的舍利就藏在他留给世人的点点滴滴中,有没有身体遗留的舍利子并不重要。

0 阅读:64

评论列表

半夏Z羽

半夏Z羽

2
2025-07-18 11:23

有无舍利对大师来说,无所谓,对孽徒来说,很重要

虎虎聊娱乐

虎虎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