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算力越高越智能吗汽场全开
算力参数已成为上市新车的核心卖点之一!
从传统车企到新势力,宣传页上动辄标注700TOPS、1016TOPS、2200TOPS等惊人数字……
这就引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芯片算力狂飙是否等同于智能跃迁?
从工程视角来看,这一问题的答案远比参数表上的数字复杂。
先理解一下什么是芯片算力TOPS?
芯片算力是描述处理器进行运算、处理数据能力的指标,芯片算力越大,每秒能够进行的运算次数就越多,执行计算任务就越快。
TOPS是算力的常用单位,即Tera Operations Per Second——1TOPS就是每秒可进行一万亿次运算。
由此可见,芯片算力是汽车智能(包括车机和智能辅助驾驶的智能化水平)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芯片算力汽车智能就无从谈起;
但是,我得强调一下,芯片算力之于汽车智能也仅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汽车智能化水平更加依赖于算法、数据与系统架构的协同共振。
以采用纯视觉方案的特斯拉为例,HW4.0的算力较HW3.0提升5倍达到了720TOPS,支撑了BEV+Transformer架构对多摄像头数据的实时处理,使特斯拉FSD V12在“鬼探头”场景的识别率提升至97%。
这种算力提高确实突破了算法的性能瓶颈,让车辆能够应对更复杂的环境建模需求。
但是,当算法效率突破临界点后,提高芯片算力的边界增益就越来越小了。
相反,如果只是搭载高算力芯片,但是缺乏高效的数据标注和仿真训练体系,那么车辆实际的智能体验也可能并不理想。
另外,随着芯片算力提高还需要注意高算力的伴生问题——高算力芯片往往伴随高功耗,这会增加车辆散热系统的设计复杂度,甚至影响续航里程。
汽车的智能化体验是“感知-决策-执行”的系统工程,芯片算力仅是其中一环。
作为消费者,不必盲目追求车辆有多大的芯片算力;
当然,作为车企,也不能只是参与芯片算力的“参数军备竞赛”,而是需要以算力为基础,以数据为燃料、以算法为引擎进行系统性创新,为用户提供真正安全好用的智能化新体验。
大V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