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驻尼泊尔外交官朱敏退休后,瞒着子女,带着妻子连夜离家,从此杳无音讯,直到十年后,一位老人被送往医院,这才得知,这么多年来,他们一直过着这样的生活...... 山里的孩子眼睛里有光,就是缺个带他们看世界的人!2005年那个蝉鸣聒噪的夏夜,刚从尼泊尔外交官岗位退休的朱敏才,把这句话写在日记本扉页,然后悄悄收拾好行李,和妻子孙丽娜趁着夜色出了门。 随后他们没给北京的儿女留纸条,只带走了两箱书和一床旧棉被,仿佛要去完成一场只有彼此知晓的秘密使命。 在此之前朱敏才是外交部里人人敬重的“老外交”,孙丽娜则是教了三十年书的优秀教师,儿女本以为他们会在北京安享晚年,逛逛公园、带带孙辈,却没想到这对年近六旬的夫妻,心里装着更辽阔的远方。 出发前孙丽娜把攒了一辈子的工资卡塞给女儿:“要是我们俩没回来,这钱就留给孩子。”可她没说的是,他们要去的地方,是地图上都快找不到名字的贵州深山。 就这样车子在盘山公路上颠簸了两天,朱敏才和孙丽娜终于到了遵义县龙坪镇的一个苗寨小学,推开门的瞬间,孙丽娜的眼泪差点掉下来:土坯房的教室漏着光,十几张“桌子”是石头搭木板,孩子们穿着打补丁的衣服,看见生人怯生生地往墙角躲。 校长搓着手说:“老师,我们这条件苦,就怕委屈了你们。”朱敏才把行李箱往地上一放:“不委屈,有块黑板就能上课。” 往后的日子里他们的“家”是教室角落隔出来的小隔间,夏天闷热得像蒸笼,冬天冷风从木板缝往里灌。 孙丽娜有严重的风湿,每到雨天关节就疼得下不了床,可第二天一早,她还是咬着牙拄着木棍,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几公里山路去上课。 朱敏才教数学和英语,因为懂法语、日语,还额外给孩子们开了“外语兴趣班”,用自己的积蓄买了磁带和画册。 有次孙丽娜发高烧,朱敏才背着她走了十几里山路找医生,医生看着他俩满身泥泞直叹气:“城里来的娇贵身子,何苦遭这份罪?”孙丽娜却在退烧后第一时间回了教室——她班上的孩子正等着她教新歌呢。 他们在山村里一待就是十年,朱敏才学会了用柴火烧饭,孙丽娜练出了“大嗓门”讲课,有个叫小花的女孩,父母在外打工,跟着奶奶过活,性格孤僻得像棵野草,孙丽娜发现她爱在作业本上画画,就偷偷给她买了水彩笔,还在班会课上专门给她办了“个人画展”。 后来小花考上县里重点中学那天,抱着孙丽娜哭了很久:“老师,我想成为你这样的人。”如今小花已经是村里的代课老师,她说要把朱老师和孙老师教她的,再教给更多孩子。 2014年冬天,朱敏才在给六年级学生讲“圆周率”时突然晕倒,学生们哭着喊来村民,用门板把他抬下山送进医院。 检查结果出来时,赶来的女儿看着诊断书上的“脑溢血”,又看着母亲鬓角的白发和满手老茧,她这才知道,父母消失的十年里,住的是漏雨的土坯房,吃的是自己种的菜,穿的是洗得发白的旧衣服,却把所有的钱和精力都给了山里的孩子。 这件事被当地记者报道后,网友们的留言刷满了评论区,有人说:“我在写字楼里抱怨加班累,他们却在大山里给孩子当‘点灯人’,太惭愧了。” 还有人破防:“他们瞒着子女,是怕孩子担心,可这份‘自私’的爱,怎么让人越看越心疼?” 这对老人或许没想过“伟大”,只是在退休那天突然觉得:“人活着总得做点有意义的事”。他们没给子女留下存折和房产,却在大山深处播下了无数希望的种子。 就像网友说的:“我们未必都能去深山支教,但可以像他们一样,给身边的人多一点善意,给需要的人多一点温暖。”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默默发光的人?他们或许是楼下给流浪猫喂饭的阿姨,或许是加班到深夜还帮同事改方案的前辈。 他们的故事或许平凡,却总能在某个瞬间让你心头一暖。不妨在评论区分享出来,让更多人知道:原来平凡人的生活里,也藏着这么多闪闪发光的时刻。 信源:人民网——退休外交官夫妇放弃在京生活多年坚持山区支教
加拿大节目邀请华裔讨论中国与西方的区别,华裔全程未说话,教授说:“西方国家都是依
【19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