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内部核心专家胡某亮谈给黑人留学生10万元奖学金,他说:“其实真的不多,别人辛苦读书一年才给10万块钱。”吔,这样说我们还亏待他们了? (信息来源:搜狐网——这位教授生前留下一句话:一年才给非洲留学生十万元,真的不多 ) 在专家看来,大力资助非洲留学生是一笔深思熟虑的战略投资。深化对非关系不仅有助于非洲发展,更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不可或缺的一环。 中国要稳固这份关系,关键在于“民心相通”,而留学则是所有文化交流方式中“最值得投资”的一种,因为它投入的钱真的不多。 况且能来中国留学的非洲学生也非等闲之辈,他们背景和能力出众,未来很可能成为本国的政商精英,是播撒在中非合作土壤里最宝贵的种子。 胡教授强调以中国今天的经济体量,这点援外资金数额才符合国际社会对大国援助欠发达国家的普遍期待。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同样接受过发达国家的援助,如今我们发展起来了,理应回馈世界。 而对高校而言,招收更多留学生,特别是来自非洲的学生,是提升国际排名、彰显国际视野的捷径,甚至能直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可当这份宏大叙事落到普通人身上,巨大的温差便暴露无遗。 数据显示,非洲留学生在国内享受着相当优渥的待遇,住着最好的宿舍,每人每年还能拿到高达十几万的补助,月均生活费一万元,学杂费通常另有优待。一个月一万块的生活开支,恐怕在中国的许多县城都很难找到一个这样的人家。 而且全国月薪能稳定过万的人,不过区区800万。一个非洲留学生每月的生活补助,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中国家庭的月总收入。 许多农村孩子大学四年十几万费用就是整个家庭的重担,往往需要依靠助学贷款和四处举债才能凑齐。当他们还在为生计和学费发愁时,听到胡教授感叹非洲留学生一年拿十几万“真的不多”,这种言论无异于火上浇油。 这种对留学生的过度倾斜,也让高校自身尝到了苦果。一些留学生在优待中滋生出“高人一等”的心态,违规违纪事件频发,让校方处理起来投鼠忌器,也损害了学校的声誉。 有人指出高校过于追求留学生数量和国际排名,无异于“好高骛远”,走了捷径,却忘了办学育人的根本,资源本应用来改善国内学生的住宿条件、提升教学质量或引进顶尖师资,而不是大量挖海外留学生。 高校在展现“地主之谊”时,也要懂得“过犹不及”。大学的首要任务,依然是扎扎实实提升教育质量,多站在所有学生的立场上,寻找一个资源分配的公平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人心。 胡教授2024年逝世,他那段争议言论成了一个无法抹去的公众记忆。这场风波也为中国高等教育敲响了警钟: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我们究竟该如何平衡社会公平与长远发展?
[太阳]内部核心专家胡某亮谈给黑人留学生10万元奖学金,他说:“其实真的不多,别
韫晓生
2025-07-16 17:06:0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