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下通牒——50天停火!当地时间14日,美国和北约达成了共识,接下来将全力援助乌克兰,美国将提供数十亿美元的装备,其中并包括17套爱国者导弹。
不仅如此,还有英国、丹麦、加拿大等多个国家,他们也会援助乌克兰,所以接下来对于俄罗斯来说,他们的日子会比较艰难。 而爱国者导弹这玩意儿堪称“天空盾牌”的升级版。按照美国雷神公司的参数,PAC-3型导弹能在80公里外拦截3马赫速度的目标,单发命中概率高达90%。 它的相控阵雷达能同时追踪100个目标,相当于给乌克兰装了一双360度无死角的“电子天眼”。 去年赫尔松战役时,俄军“口径”巡航导弹被老款爱国者揍得七零八落,这次升级版系统到位,估计俄军轰炸机飞行员得在驾驶舱里多备几片尿不湿了。 难得的是,德国总理默茨这次硬气了一回,不仅拍板提供IRIS-T防空系统,还拉着荷兰、挪威搞了个“弹药生产联盟”,计划三个月内把155毫米炮弹产能翻三倍。 丹麦更狠,直接把库存的“鱼叉”反舰导弹拆了引信改成陆攻型号,专门用来招呼克里米亚的黑海舰队。 可俄罗斯这边就有点抓瞎了。根据美国国防部的卫星监测,俄军在顿巴斯的弹药库最近频繁上演“拆东墙补西墙”——哈尔科夫的T-72坦克拆了反应装甲给扎波罗热的T-90用,卢甘斯克的S-300雷达拆了零件给赫尔松的S-400续命。 离谱的是,还有战地记者拍到俄军士兵在使用1980年代生产的122毫米炮弹,这些“古董弹药”的哑弹率高达27%,有时候炮弹落地不炸,反而成了乌军的“反向补给”。 而俄罗斯的后勤体系更加打脸。按照新华网的报道,俄军虽然建立了14个综合物资基地,但这些基地大多位于远离前线的二线城市,真正能送到战壕里的物资连清单的一半都不到。 上个月顿涅茨克的俄军装甲旅因为缺变速箱零件,30辆T-80BV坦克直接变成了“钢铁棺材”。 反观乌克兰,西方援助的“海马斯”火箭炮采用“打了就跑”战术,利用北约的卫星定位,能在10分钟内完成发射、转移、再装填,把俄军的“反炮兵雷达”耍成了“瞎子摸象”。 经济制裁这边,特朗普的“100%关税大棒”更是让俄罗斯的卢布汇率坐上了过山车。 根据莫斯科交易所的数据,消息公布当天卢布对美元暴跌12%,连带着圣彼得堡的鱼子酱出口商们都开始学中文——毕竟中国买家成了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 而欧盟这次不仅暂停了俄罗斯的SWIFT接入,还把俄油的海运保险也给掐了,现在俄罗斯油轮只能像“幽灵船”一样在公海上漂流,连印度买家都趁机压价30%。 归根结底,这场“50天倒计时”本质上是一场“技术代差”的终极对决。 当乌克兰士兵用星链终端呼叫炮火支援时,俄军前线指挥所还在用无线电喊“乌拉”;当西方军工巨头用3D打印生产无人机零件时,俄罗斯的兵工厂还在为炮弹引信的铜材发愁。 这种差距,从美国五角大楼公布的军费数据就能看出:美国一年的国防预算是8130亿美元,而俄罗斯只有650亿美元,这种“财大气粗”的压制,让普京的“核威慑”底牌变成了“皇帝的新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