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唯独在我们中国,电商彻底干趴了实体店?这么说吧,同样的东西,网上卖300,实体店卖800,就问你买谁的?欧美国家的人,有大把时间逛商场,而我国有很多人一天工作超10小时,动不动就是996、白加黑,哪有时间逛实体店? 小区门口的五金店关了,老板贴了张转让告示,说干不下去了。 我去问了句,他叹着气说,店里一个水龙头卖15块,隔壁楼的年轻人手机上划两下,2块5还包邮,谁还来店里买? 这话听着实在,这几年走在街上,关店的铺子越来越多,尤其是服装店、小超市,要么贴着“清仓甩卖”,要么直接锁着门。 不是没人逛街了,是逛街的成本太高。 去西安出差,想去商场买件薄外套,随便拿起一件就标着八百多,摸起来料子还不如网上几十块的。 营业员说这是新款,他打开购物软件一看,同款三百不到,还能七天无理由退。 没买,营业员翻了个白眼,嘟囔着“买不起别摸”。 不是不想在实体店买,是实在不值这个价,还得看脸色。 更让人犯怵的是实体店的服务。 在公司楼下商场逛,进了家服装店,还没站稳,店员就跟在身后问“想买什么”“这件适合你”。 她随便拿起件毛衣看了看,店员立刻说“试试吧,不买也没关系”,可真试了没买,出门时店员的眼神能把人钉在地上。 退换货就更麻烦了。 表妹怀孕时在小店买了件大衣,回家觉得不方便,第二天去退,店员说只能换不能退。 她没看上别的,被逼着加钱换了三件不喜欢的。 这事之后,她再没去过实体店,“网上退起来多方便,快递员上门取,不用跟人吵架”。 反观网上买东西,确实省心。 2023年数据说咱们每周平均要干49小时活,比美国多了十多个小时。 美国人一周能多出来半天逛商场喝咖啡,咱们多出来的时间基本都耗在班上了。 电商24小时不关门,正好接住了这些没时间逛街的人。 成本也是道坎。 王府井的铺子,一平米一天租金好几百,老板不卖贵点根本扛不住。 苏宁2021年关了五百多家店,说白了就是租金太高扛不动。 电商就不一样,仓库放郊区,雇几个客服就行,成本比实体店低得多,自然能卖得便宜。 物流和支付也帮了大忙。早上在网上买袋水果,下午就能送到; 偏远山区的人下单,几天也能收到。 支付宝微信一扫就能付钱,菜市场大妈都会用,实体店找零的功夫,网上订单都下完了。 欧美那边快递慢,好多地方还在用信用卡,想跟咱们比网购方便,确实难。 当然,也有实体店活得好的。 比如胖东来,能免费修家电,购物车都消毒,2024年卖了快170亿。 可这样的店太少了,多数实体店还是老样子,价格高、服务差,难怪留不住人。 国美以前多厉害,现在股价跌得只剩几分钱,工资都快发不出了;苏宁关店那么多,也是被成本和市场逼的。 说到底,不是电商太狠,是实体店自己没跟上。 消费者要的其实不复杂:东西值这个价,买得顺心,退得方便。 电商刚好做到了这些,而很多实体店还停留在“漫天要价”“强买强卖”的老路上。 再加上咱们上班忙,没时间跟实体店耗,网购自然成了更划算的选择。 现在街上的实体店越来越少,与其怪电商,不如想想怎么把价定得实在点,服务做好点。 毕竟,消费者的心不是被电商抢走的,是被自己推出去的。 那么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实在是没想到!12年前阿里收购高德的那句话居然成了行业的“定海神针”!
【4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