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我军截获了一匹战马,然而当贺龙在得知这匹马的特征后,心中大惊,他当即

幽默风趣乐开怀 2025-07-16 11:20:04

1947年,我军截获了一匹战马,然而当贺龙在得知这匹马的特征后,心中大惊,他当即下令:宁愿损失一个师也要找到马的主人!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7年4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在太行山地区展开一场激烈战斗,我军经过数日鏖战,最终击溃敌军,缴获大批物资和战马。 捷报送至司令部后,贺龙翻阅战利品清单时注意到一匹白马的描述,这匹马右眼下有一块棕色胎记,是极为罕见的特征,他立刻意识到,这正是他多年前亲自送给贺炳炎的战马。 战马被缴获,马主却下落不明,贺炳炎此时并未归队,多年并肩作战的经历让贺龙心中沉了一下,马上调派廖汉生率领一个师展开大范围搜救。 部队沿着敌军撤退方向,分兵数路,穿山越岭,对方圆数十公里地带展开地毯式排查。 贺炳炎是贺龙一手培养起来的将领,16岁参军,跟随贺龙南征北战,从红军时期起就多次冲锋陷阵,抗战时期,他担任八路军团长,新中国成立前夕已是西北野战军重要的纵队司令员。 作战勇猛,不避艰险,战功赫赫,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他的右臂早年在战斗中被炮弹炸伤后截肢,但他始终坚持单臂执刀,继续带兵打仗。 贺炳炎的失踪始于前线追击任务,他率部紧追敌军残部,在山地复杂地带遭遇埋伏,一发炮弹击中战马,贺炳炎被甩下马背,腿部负伤,躲入附近岩石缝中。 由于与大部队失去联系,他被困山中,所携弹药也所剩无几,敌军数次逼近,他凭借地形掩护勉强支撑。 搜救部队沿线搜索多日,终于在一次对山谷的巡查中发现了弹壳残迹和战斗痕迹,迅速组织围绕区域展开深入搜索。 在一处岩壁下方灌木掩盖的石缝中,士兵发现贺炳炎衣衫破损、面色苍白,靠着岩石坐着,神志尚清,但行动极为困难,他被抬上担架时仅说自己腿伤行动不便,坚持到最后一刻未开最后一颗子弹。 贺炳炎被送回指挥部后,接受紧急救治,医疗条件有限,但因抢救及时,伤情得以控制,他醒来后第一时间向上级说明情况,并提出对敌军布防的几点判断,这些建议很快被采纳,用于随后的战斗部署。 伤愈之后,贺炳炎并未长期休整,他坚持重新返回一线,在之后的瓦子街战役中,他带领部队独自顶住敌军反扑数十小时,当时第二纵队因大雪推迟到达,敌军发现南线薄弱,集中兵力猛攻缺口。 贺炳炎临危不乱,亲自指挥部队构筑防线,并安排轮换掩护,在物资极度匮乏情况下坚持两昼夜,最终等来援军合围,完成包抄。 这一战役成为西北战场的重要转折点,也进一步确立了他在西北野战军中的核心地位,贺炳炎在战后被调任第一纵队司令员,继续承担多次关键攻坚任务,表现始终稳健。 1955年,国家举行首次授衔仪式,贺炳炎被授予上将军衔,他虽然年纪不大,但战功显著,历经大小战斗数百次,先后受伤十余回,每一次负伤后,他都迅速归队,几乎未离开过前线。 1960年,贺炳炎因长期带伤坚持工作,加之积劳成疾,病情恶化,成都军区多次安排转院抢救,终未能挽回生命,年仅47岁,他去世的消息传到北京,贺龙长时间沉默不语,之后亲自书写挽联以作悼念。 这次因为一匹战马引发的全军搜救行动,被许多人传为佳话,在那个战争频仍、生死常见的年代里,一位将军的失踪能引来如此重视,是信任,更是珍惜。 这不仅体现了贺龙对贺炳炎的情谊,也展现了革命年代将才的不可替代与战友情谊的深重,那匹白马至此再未参战,后被安排在后方饲养终老,成为贺炳炎一生的见证。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缅怀“独臂将军”贺炳炎:曾被誉为“红军中的赵子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0 阅读:48
幽默风趣乐开怀

幽默风趣乐开怀

幽默风趣乐开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