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就乌克兰问题对俄罗斯发出最后通牒! 7 月 15 日清晨,顿涅茨克西北的战壕里,俄军第 155 海军步兵旅的士兵正用铁锹加固掩体,远处乌军的炮火在晨雾中炸出橘红色的光团。 他们不知道,千里之外的华盛顿,一份给莫斯科的 50 天通牒已经拟好。 特朗普在与北约秘书长吕特会面时,将钢笔重重敲在文件上:"100% 的关税,让他们尝尝滋味。" 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拿关税当武器,但这次的对象是俄罗斯,筹码是乌克兰的和平。 50 天的期限像个倒计时的沙漏,而沙子早在半年前就开始流动。 今年 1 月,刚就任的特朗普曾在竞选集会上拍着胸脯:"俄乌冲突?我上任就能解决。" 可直到 6 月,第三轮谈判仍停留在 "讨论讨论" 的阶段,基辅的行政大楼里。 泽连斯基的办公桌上堆着超过 200 页的伤亡报告,旁边是份未完成的国内武器生产计划。 俄罗斯的反应比通牒本身更耐人寻味。佩斯科夫在总统府的走廊里接受采访时,指尖夹着的香烟燃到了尽头:"我们在等乌克兰确定谈判时间,不是等华盛顿的期限。" 他身后的大屏幕上,正播放着 83 空降旅在苏梅地区推进的画面 —— 这支参与过克里米亚行动的部队。 此刻正试图撕开乌军的北部防线,履带碾过的麦田里,还留着去年秋收的麦茬。 特朗普的办公室里,竞选团队送来的民调数据显示,62% 的选民认为他 "对俄不够强硬"。 这或许能解释他为何突然加码:不仅要对俄征重税,还让北约盟友掏钱给乌克兰送 "爱国者" 导弹。 德国总理默茨第一时间在社交媒体表态 "全力支持",可西班牙首相在欧盟会议上却直言:"5% 的 GDP 防务开支?我们连养老金都快发不出了。" 北约秘书长吕特夹在中间,只能在记者会上重复 "团结至关重要",手指却无意识地摩挲着桌角的裂痕。 泽连斯基在基辅的掩体里接到特朗普电话时,正对着地图上的苏梅地区皱眉。 电话那头传来的军援承诺让他松了口气,挂掉后却立刻召集经济部长:"国内武器生产线必须在 9 月前运转,别指望永远靠别人。" 窗外,乌军正用北约援助的火炮还击,但后勤官送来的报告显示,弹药库存只够维持两周高强度作战 —— 这也是他急于推动谈判的原因之一。 时间倒回 7 月 14 日,特朗普宣布通牒的当天,印度外交部紧急召开闭门会议。 能源部长摊开的数据表触目惊心:印度每年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占总量 18%,若美国征收次级关税,进口成本将增加 23 亿美元。 巴西代表团也在当天取消了与俄罗斯的天然气合作谈判,总统府顾问在备忘录里写道:"在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没有安全的中间线。" 俄罗斯国防部的作战室里,墙上的时钟指向 10 点 —— 距离特朗普的通牒发布刚过去 12 小时。 参谋总长指着拉夫蒂诺地区的卫星图像:"乌军在这里增派了三个旅,但我们的 72 摩步师已经突破了第一道防线。" 他提到的这支摩步师,曾在 2022 年赫尔松战役中成名,此刻正顶着炮火向尤纳基夫卡推进。 角落里的电视在播放佩斯科夫的讲话:"美国卖武器给乌克兰,不过是把欧洲的钱装进自己口袋。" 北约总部的走廊里,德国防长正催促幕僚 "尽快落实导弹运输路线",而西班牙代表刚收到国内指示:"坚决反对承担超出能力的防务开支。" 这种分裂早有伏笔 —— 去年北约峰会时,西班牙就因拒绝提高防务预算与美发生争执,如今特朗普的计划不过是撕开了旧伤口。 7 月 16 日,特朗普的 "总统提用权" 文件送到国会山,却被参议院外交委员会搁置。 有议员在听证会上质疑:"我们已经给了乌克兰超过 750 亿美元,现在还要用北约的钱继续填坑?" 而五角大楼的评估报告显示,即便 "爱国者" 系统到位,乌军也需要至少 6 周培训才能操作,这早已超出特朗普的 50 天期限。 此刻的顿涅茨克前线,俄军的进攻节奏丝毫未变。一名士兵在日记里写道:"听说美国给俄罗斯下了最后通牒,可这里的炮弹不会看日历。" 而在基辅,泽连斯基看着最新的伤亡统计,突然对副官说:"把谈判代表叫来,不管 50 天还是 100 天,该谈的总要谈。" 特朗普的通牒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扩散到全球: 印度开始寻找俄罗斯石油的替代来源,巴西暂停了与俄的军事技术合作,连土耳其都宣布 "将重新评估对乌军售政策"。 但最讽刺的是,50 天的倒计时刚启动,各方的行动就已偏离了 "促成和平" 的初衷。 美国忙着展示强硬,俄罗斯忙着在战场上扩大优势,乌克兰忙着争取更多援助,北约忙着争吵成本分摊。 7 月的阳光掠过华盛顿的白宫草坪,也照亮了顿涅茨克的战壕。 50 天的期限还在滴答作响,但决定冲突走向的,从来不是某个总统的通牒。
特朗普就乌克兰问题对俄罗斯发出最后通牒! 7月15日清晨,顿涅茨克西北的战
云海仙踪觅
2025-07-16 01:44:1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