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在印度理工学院演讲时说,中国花了3000亿美元研发5G,可是印度只花了大约两年半就实现了。 多瓦尔的演讲发生在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分校的毕业典礼上,他在描绘印度技术崛起的蓝图时,特别提到5G发展的“印度速度”。 他表示中国投入巨额资金才实现5G突破,而印度通过高效整合资源和技术创新,在更短时间内完成了从技术引进到商用落地的跨越。 这番言论很快被印度媒体广泛报道,成为民族自豪感的新谈资。 但数据对比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画面,中国工信部发布的《2023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自2019年5G商用以来,中国5G累计投资超过7300亿元人民币,约合1000亿美元。 而印度通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印度5G基站数量为46.9万个,用户数突破3.26亿,网络覆盖全国主要城市。 从投资规模看,印度的5G建设成本远低于中国,这其中既有后发优势的因素,也与印度采用的技术路线密切相关。 印度的5G发展走的是“拿来主义”与本土创新结合的路线。 一方面,印度电信运营商Reliance Jio和Bharti Airtel与诺基亚、爱立信、三星等国际厂商合作,快速部署5G网络。 另一方面,印度也在推动本土技术研发,例如Reliance Jio自主研发了5G技术堆栈,涵盖无线设备、核心网和云基础设施。 政府还通过电信技术发展基金(TTDF)支持本土企业开发5G核心网,试图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策略,让印度在短时间内实现了5G网络的规模化部署。 中国的5G发展则是另一番景象,中国不仅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巨大,还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 华为、中兴等企业在5G标准必要专利中占据重要地位,截至2024年,中国5G专利全球占比达42%,居全球首位。 中国的5G网络覆盖范围更是惊人,截至2025年7月,5G基站数量超448万个,90%的行政村实现5G覆盖。 这种全方位的投入,使得中国在5G技术标准制定和产业应用上掌握了主动权。 多瓦尔提到的“3000亿美元”显然存在夸大成分,中国官方数据显示的7300亿元人民币(约1000亿美元)是5G网络建设的直接投资,而多瓦尔可能将整个通信产业链的投入都计算在内,或者引用了过时的估算数据。 事实上,中国在5G研发上的投入主要集中在核心技术突破和专利布局上,例如华为仅2023年的研发费用就超过238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用于5G相关技术的研究。 印度的5G发展虽然速度惊人,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是技术自主性不足,尽管Reliance Jio等企业在尝试自主研发,但主要设备仍依赖进口。 其次是农村地区覆盖不足,印度移动互联网速度虽跃居全球第26位,但农村地区的室内信号和网络稳定性仍需提升。 此外,5G用户迁移速度缓慢,2024年4-6月,印度4G数据使用量仍占无线数据总使用量的79.17%,5G仅占20.26%。 不过,印度在5G应用创新上确实有亮眼表现,例如,印度Echelon Edge与BSNL合作在中央邦煤矿部署5G专网,实现了设备远程操控和数字孪生应用。 Artemis医院与Medulance合作推出的5G联网救护车,通过实时传输患者生命体征数据,将救护车变成“移动急诊室”,这些应用案例展示了印度在5G垂直行业落地方面的潜力。 展望未来,中印两国在6G研发上的竞争已悄然展开,中国已发布《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等50余项研究成果,并与欧盟、韩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合作。 印度则通过Bharat 6G联盟参与全球标准制定,试图在6G时代占据一席之地。可以预见,两国在通信技术领域的博弈将持续升级。 多瓦尔的言论虽然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但也反映出印度在技术追赶中的紧迫感。 中国的5G发展是长期投入和技术积累的结果,而印度则试图通过资源整合和应用创新实现弯道超车。 两种模式各有优劣,最终谁能在下一代通信技术竞争中胜出,还需时间检验,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这场技术竞赛将深刻影响全球通信产业格局。
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在印度理工学院演讲时说,中国花了3000亿美元研发
青山隐雾情悠远
2025-07-15 22:28: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