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年间,湘潭县尉郑德璘休假回家探亲,经过洞庭湖时,遇见一位老翁,撑着小船卖菱角和芡实。这老翁一头白发,可面容却透着年轻人的朝气。 郑德璘和他交谈,老翁三言两语间,总离不开那些玄奥的道理。 郑德璘忍不住问:“您这船上没备干粮,平日里都吃啥呀?” 老翁笑着回答:“就靠这菱角和芡实过日子呗。” 郑德璘爱喝酒,便邀老翁共饮。老翁倒也不客气,喝完酒,也没见他有多感激。 休假完后,郑德璘准备回湘潭,经过黄鹤楼,暂时将船停在楼下。 旁边有个做盐商的韦生,乘着一艘大船,也要去湘潭。 当晚,韦生在船上和邻船的人喝酒话别。 韦生有个女儿,就住在船尾舵橹附近。邻船有个女子过来拜访,两个姑娘凑在一块儿,欢声笑语不断。 眼看快到半夜了,江面上忽然传来一个人吟诗的声音:“物触轻舟心自知,风恬浪静月光微;夜深江上解愁思,拾得红蕖香惹衣。” 邻船女子擅长书法,瞧见韦氏的梳妆盒里有张红笺纸,就拿过来,把听到的诗句写在上面。 她反复吟诵,可怎么也琢磨不透这诗是谁写的、啥意思。 天一亮,两艘船就朝着不同方向开走了。 巧的是,郑德璘的船和韦氏父女的船,一同离开了鄂州,接连两晚都停在一处。 这天傍晚,又都在洞庭湖边上泊船休息,两艘船靠得很近。 韦氏生得十分美丽,在临水的窗边钓鱼,郑德璘不经意间瞧见,一下子就心动了。 他赶忙拿出一尺红绡,在上面题了首诗:“纤手垂钩对水窗,红蕖秋色艳长江;既能解佩投交甫,更有明珠乞一双。” 郑德璘故意把红绡挂到韦氏的鱼钩上,韦氏收钩时,看到这红绡,拿在手里反复诵读,欣赏了好半天。 可她虽把诗句念了又念,却压根不明白里头的意思。 韦氏不太会写字,又觉得不回赠点什么不好意思,就把夜里邻船女子题诗的红笺,用钓丝扔给了郑德璘。 郑德璘还以为这红笺上的诗是韦氏写的,反复琢磨,心里那叫一个欢喜。 不过,他也跟韦氏一样,弄不懂诗的含义,更没法跟韦氏倾诉自己的心意。 打这以后,韦氏把得到的红绡系在手臂上,格外珍惜。 明月高悬,清风徐徐,韦生的船突然扬起风帆,朝着前方驶去。风越刮越大,波涛汹涌,让人胆战心惊。 郑德璘的小船,不敢跟着大船冒险前行,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心里满是遗憾。 傍晚时分,一个渔夫跑来告诉郑德璘:“之前那个盐商的大船,在洞庭湖沉了,全船人都遭遇不幸。” 郑德璘一听,整个人都呆住了,神思恍惚,心里又是悲伤又是惋惜,好长时间都缓不过劲儿来。 到了夜里,他满怀悲痛,写了两首吊唁江妹的诗。一首是:“湖面狂风且莫吹,浪花初绽月光微;沉潜暗想横波泪,得共鲛人相对垂。” 另一首是:“洞庭风软荻花秋,新没青娥细浪愁;泪滴白蘋君不见,月明江上有轻鸥。” 诗写好后,郑德璘把酒洒在地上,又把诗投进水里,寄托哀思。 他这份诚心,感动了神 灵,水神拿着诗来到水府。 水府君看完诗,把几个溺水身亡的人召集过来,问道:“这里头,谁是郑生心爱的人?” 韦氏站在一旁,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这是咋回事。这时,有个管事的瞧见她手臂上系着红绡,赶忙告诉水府君。 水府君一听,说道:“郑德璘日后会是我们这儿的好县令,况且之前他对我有恩,无论如何,得想法子救活这姑娘。” 说完,水府君叫来管事的,让他带着韦氏去见郑德璘。 韦氏跟着管事的快步往前走,一路上畅 通无阻。快到尽头时,眼前出现一个大水池,里头碧水荡漾。 还没等韦氏反应过来,管事的一把将她推了下去。韦氏在水里一会儿沉、一会儿浮,非常难受。 当时已经三更天了,郑德璘还没睡,正对着红笺上的诗,越念越伤心。突然,他感觉有东西撞到了船,可船夫早就睡熟了。 郑德璘赶紧拿起火把查看,借着光亮,瞧见有个穿着彩色绣衣的人。 他又惊又喜,赶忙把人救上船,仔细一看,竟然是韦氏,她手臂上系的红绡还在呢。 郑德璘顿时欣喜若狂。 过了好一会儿,韦氏才缓过神来,天亮后能开口说话了。她把水府君如何被郑德璘感动,进而救了自己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郑德璘。 郑德璘好奇地问:“水府君到底是谁啊?” 韦氏摇了摇头,她也没弄明白。就这样,郑德璘把韦氏娶为妻子。 因为这事儿太离奇,两人准备回长沙过日子。 三年后,郑德璘参加官职选拔,一心想谋个醴陵县令的职位。韦氏却笃定地说:“你最后只能当上巴陵县令。” 郑德璘纳闷地问:“你咋知道的?” 韦氏解释道:“之前水府君说你会是我们那儿的贤明县令。洞庭湖归巴陵管,这不就对上了嘛。” 郑德璘把这话记在心里。后来参加选拔,结果真被任命为巴陵县令。 到了巴陵县后,他派人去接韦氏。 船行到洞庭湖边上时,遇上逆风,走不了了。郑德璘雇了五个船夫继续赶路,其中有个老翁划船时,看着不太上心。 韦氏气不过,冲他吐了口唾沫……(字数受限,下篇链接发在评论区)
贞元年间,湘潭县尉郑德璘休假回家探亲,经过洞庭湖时,遇见一位老翁,撑着小船卖菱角
星河爱历史
2025-07-15 18:56:2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