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今天咱唠点硬核的!为什么俄罗斯非跟乌克兰过不去?您往地图上看,2014年吞克里米亚可不是临时起意,那是守着黑海出海口;现在占乌东更不傻,重工业全在这儿。[大侦探皮卡丘] 说白了,这仗打的就是个‘缓冲区’,当年北约东扩把俄罗斯逼急眼了,现在人家要拆了你的‘围墙’再砌一堵自己的,” 1991年苏联解体时,一个有趣的地理现象摆在眼前:北约和俄罗斯之间隔着波兰、波罗的海三国、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地理缓冲带。 1999年3月,波兰、匈牙利、捷克率先敲开了北约的大门。 当时正在访美的俄罗斯总理普里马科夫得到消息后,立即命令专机调头返航,这个戏剧性的画面被美联社记者定格下来。 这次扩张让北约战机的巡航范围直接推进到距离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150公里的地方。 对俄罗斯来说,这不仅仅是地图上线条的变化,更意味着战略预警时间的大幅压缩。 2004年的第二轮扩张更加关键,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波罗的海国家集体加入,爱沙尼亚与俄罗斯直接接壤,这让北约的东部边界首次触及俄罗斯本土。 25年的变化相当厉害,北约成员国与俄罗斯的陆地边界从苏联解体时的0公里增加到现在的2560公里。 让莫斯科感到不安的恐怕是乌克兰问题,2014年后,乌克兰东部地区的军事部署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哈尔科夫到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的直线距离只有40公里,这个数据来自联合国边境观察团的实地测量。 具体的威胁感知体现在导弹飞行时间上,从乌克兰苏梅州发射的短程导弹,7分钟就能抵达俄罗斯库尔斯克核电站。 2022年2月24日,普京在电视讲话中特别提到了波兰雷兹科沃基地的“宙斯盾”系统,按照俄方的测算,这套系统如果改装为攻击模式,战斧导弹4分钟就能打到莫斯科。 虽然这种改装违反了相关军控条约,但技术上的可能性确实存在。 2024年3月瑞典正式加入北约后,波罗的海实际上变成了“北约内海”。 俄罗斯最重要的波罗的海舰队基地喀琅施塔得,距离爱沙尼亚的帕尔迪斯基港仅200公里。 克里米亚问题为这种安全担忧增添了海上维度,塞瓦斯托波尔港驻扎着俄罗斯黑海舰队80%的主力舰艇,如果乌克兰真的加入北约,这个战略要地的归属就成了更加敏感的话题。 罗马尼亚的“陆基神盾”系统同样值得关注,这套系统的雷达探测范围直接覆盖俄罗斯西南部战略导弹部队的驻地,俄国防部曾在记者会上展示过相关的卫星图像。 这些变化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压力,俄方认为自己“不是在乌克兰打仗,而是在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战”。 北约方面有着完全不同的叙述,北约坚持认为东扩是主权国家的自愿选择,目的是维护地区稳定,而非威胁俄罗斯。 这种根本性的认知分歧,或许正是当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核心所在。 "说到底,这25年的地缘博弈就像两个壮汉在狭窄的楼道里较劲,北约一边说着'我就往前蹭蹭',一边实打实地把军事基地修到了俄罗斯家门口。 现在好了,俄罗斯直接掀桌子,你说他反应过度,可换位想想,要是有人把炮架在你家阳台边上,你能睡得着吗,咱们普通老百姓看新闻,与其急着站队。 不如多琢磨琢磨:为什么一场25年前的承诺,会演变成今天这个局面,这里面可都是真金白银的利益算计啊。 对此您怎么看这个事? 信源: 北约历次东扩官方记录 波兰"宙斯盾"基地信息 北约-俄罗斯边界长度变化
“家人们,今天咱唠点硬核的!为什么俄罗斯非跟乌克兰过不去?您往地图上看,2014
墨竹听风语并
2025-07-15 13:40: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