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金岳霖看到骨瘦如柴的林徽因,脆弱的躺在病床上,他抹了抹挂在眼角的泪水

文史充点站 2025-07-15 11:19:07

1941年,金岳霖看到骨瘦如柴的林徽因,脆弱的躺在病床上,他抹了抹挂在眼角的泪水,决定养鸡。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一群北平的学者开始了长达九年的流亡生活,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带着两个孩子,与哲学家金岳霖等人辗转南下,最终在1940年落脚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 这个长江边的小镇见证了中国学术史上最艰难的坚守,当时梁思成的月薪从400多元锐减到不足200元,还要分出一半寄存资料费用。 更大的打击随之而来:营造学社十余年积累的数千张古建筑测绘图稿,因1939年华北洪水冲毁了天津银行地下室而全部损毁。 失去珍贵资料的痛苦尚未平复,李庄潮湿的气候又诱发了林徽因的肺结核,那时药品奇缺,梁思成每周要步行30里到宜宾典当衣物换药,林徽因只能躺在用行军床支起的蚊帐里继续工作,房子还经常漏雨。 就在这样的困境中,金岳霖做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在后院养鸡,他用竹篱笆围了鸡圈,每天蹲着观察母鸡下蛋,梁从诫后来多次讲述:“金爸爸总是很认真地研究怎样让鸡多下蛋,好给妈妈补充营养。” 当时学者的月薪仅够买20斤大米,新鲜鸡蛋算得上奢侈的营养品,金岳霖的这些鸡蛋对林徽因的病情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除了物质支持,他还每天给林徽因读《战争与和平》,说托尔斯泰比磺胺药更能治病。 这种精神支持在当时格外珍贵,1941年3月,林徽因的弟弟林恒在成都空战中殉国,这个打击让她的病情雪上加霜,金岳霖就像家人一样陪伴在侧,用文学作品帮她度过最难熬的日子。 学者们的学术工作从未停止,金岳霖在昏暗的油灯下重写被炸毁的《知识论》手稿,梁思成则用钢板刻印《中国建筑史》,他们常常把绘图板架在林徽因的病床上讨论学术问题,房间虽小却充满了思想的碰撞。 三人之间的关系引起过外界关注,但梁思成本人1943年致友人的信件说得很清楚:“老金就像我们的家人,这种战火淬炼的情谊外人难以理解。”从保存下来的金岳霖日记看,他每天固定两小时为林徽因朗读,其余时间都在写作或照料家禽。 这种纯粹的友谊在战后得以延续,1946年返回清华后,金岳霖仍住在梁家后院,梁从诫承诺照顾金岳霖晚年,直到1984年金岳霖去世时,他一直住在梁家,这段跨越四十年的情谊令人动容。 关于三人关系的各种传言,金岳霖晚年曾明确回应:在李庄的日子里,大家像原始人一样互相扶持,感情发乎情止乎礼,他强调自己与林徽因的关系是“很好的朋友”,这种友谊建立在学术共鸣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李庄的生活虽然艰苦,却成就了许多学术佳话,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金岳霖重写了《知识论》,林徽因也在病床上参与了多项建筑史研究。 战争年代的知识分子用他们的坚守诠释了什么叫“君子之交”。

0 阅读:29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